「天疱瘡」為一自體免疫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淋巴細胞失調,不正常的過度活躍,產生出不正常的免疫抗體,破壞皮膚粘膜的正常結構,造成皮膚、粘膜發炎剝離起水泡,甚至潰瘍,造成紅皮症。
「天疱瘡」發生於世界各地,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疾病,發生率為二十萬分之一,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以四十至六十歲之中老年人較多,男女性發生機率差不多,天疱
天疱瘡發生於世界各地,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疾病,發生率為二十萬分之一,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以四十至六十歲之中老年人較多,男女性發生機率差不多,天疱瘡患
臨床上針對EGFR基因突變陽性所使用的標靶藥物,第一代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以及二代的妥複克(Giotrif),然而使用第一代與第二代藥物後,平均9個月至14個月會產生抗藥性,約有50~60%會產生EGFR T790M的突變,這些患者適合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Targrisso)繼續治療。本檢測將提共使用一二代標靶藥物的病人產生抗藥性的參考依據。
檢測範圍:
粒線體疾病目前已經被納入政府公告罕見疾病之列,台灣約有300至400個家族有粒線體基因缺陷的現象,且目前統計全球粒線體相關疾病的盛行率約1/8500,台灣的盛行率約為1/10,000。粒線體功能缺失和許多疾病有正相關,包含神經退化性疾病、神經肌肉病變、癌症、肥胖、糖尿病。其中因粒線體基因突變引發帕金森氏症與認知障礙、耳聾、眼部肌肉麻痹以及雷伯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等。
台灣每200個新生兒會有1~2個新生兒先天感染巨細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其中約有10~15%的新生兒一出生時就會有聽損、視障、小頭、癲癇等症狀,目前已有藥物可治療以減輕後遺症。其餘85 ~90%遭感染的新生兒在出生時聽力及外觀無異常,其中約有15%會於數個月或數年後逐漸產生聽力障礙,發展遲緩及學習能力異常。
這些新生兒雖不需藥物治療,但仍需要早期發現並持續與醫師配合追蹤聽力及神經學發展,才能及時介入
MTHFR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位於染色體1p36.3,主要將葉酸還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形態,對維持葉酸濃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葉酸為維生素B群的一種,又被稱為維生素B9或維生素M。已知葉酸參與人體多項代謝反應,如核酸合成、細胞的分裂及生長等。
葉酸缺乏時可能造成血液中的半胱胺酸濃度提高。研究指出血液中的半胱胺酸濃度升高會使成人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或巨球
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大多數為後天偶發性基因突變造成的,但約有10%的乳癌或15%卵巢癌患者具有家族史,而BRCA1/2的基因突變為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基因,帶有基因突變的個體罹癌風險較高,也常在相對年輕時即罹癌。
BRCA1/2基因分別位於17號和13號染色體上,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BRCA1有24個exon,轉譯而成的
N/A,本服務以提供變異位點註解為目的,不對結果進行臨床上的解讀。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生長與健康的重要營養元素,具有多重生理功能的賀爾蒙,除了維持鈣磷的平衡及骨骼健康之外,也有許多非骨骼方面的功能,包括腎臟保護、心血管保護、免疫調節等。
維生素D2及D3為人體主要的維生素D,循環中的維生素D2及D3會與維生素D結和蛋白質結合被運送至肝臟,經由肝臟內的25-羥化酶(25-hydroxylase)代謝為25-羥基維
藉由檢測酒精代謝相關基因,以了解每個人對酒精的代謝能力。
受試者能夠更提早預防及規避不利因素對健康等的影響。
經過基因檢測測出酒精代謝能力較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格外注意酒精可能引發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