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雖然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後身體多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因此,能夠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落實3早原則「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讓六分鐘護一生,守護自己的健康,擁有美好的人生。
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透過篩檢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而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經國際實證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我國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民國84年每10萬人25人下降至110年每10萬人7人,降幅達7成以上。
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 早期(0+1期)異常個案高達9成7
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6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罹患子宮頸癌(1期以上)的風險,是3年內曾做過子宮頸癌篩檢者的3.4倍。經由子宮頸癌篩檢,發現子宮頸異常的婦女中,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高達97%;沒有接受篩檢而發現子宮頸異常者,早期(0+1期)個案比率僅29%。因此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有助於阻斷子宮頸癌的發生,早期(0+1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
在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為陽性時,並不代表罹患癌症,請女性朋友遵循醫師指示接受進一步檢查,並請依醫囑回診追蹤及診治。另外,即使檢查結果正常,若有任何異狀仍應儘速就醫。
定期3年1抹 遠離子宮頸癌威脅
國民健康署呼籲符合資格的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前要注意: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並避開月經期間。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補助資格;亦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檢查當天,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至健保特約具婦產科、家醫科的醫療院所,或洽當地衛生局所,即可諮詢並接受篩檢服務。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9)日表示,因應農業部今日公布國內乳羊場監測檢出布氏桿菌陽性案例,衛生單位已完成工作人員造冊,該乳羊場工作人員共4人,平日工作時有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目前健康狀況無異常,將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況。另該乳羊場不對外開放擠乳,亦不對外開放民眾觀光遊玩,且已撲殺完畢,評估對社區民眾尚無傳播風險。國內自2012年將布氏桿菌病納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監測,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僅2015年發生1例自印尼移入確定病例,迄今無本土病例的發生。
疾管署指出,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存在受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尿液、乳汁、陰道分泌物、胎盤等,人類主要經由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接觸感染動物組織、食入受布氏桿菌汙染的食品或未經消毒殺菌的牛奶而感染,實驗室、屠宰場或肉類包裝廠人員可能經由吸入病原菌而感染,人傳人情況較為罕見。
疾管署提醒,布氏桿菌病為全球性疾病,地中海沿岸、中東、非洲、中亞、印度、中美及南美洲與墨西哥較為常見,潛伏期通常為1-2個月(5天到5個月不等),常見的症狀包含發燒、頭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關節痛及體重減輕,症狀可能持續數天、數月,有時伴隨神經炎、睪丸炎及心內膜炎等症狀。呼籲畜牧場、實驗室、屠宰場或肉類包裝場工作人員及獸醫師於工作時應正確佩戴口罩、手套、圍裙、護目鏡等防護裝備,民眾旅遊時請勿生食動物肉品或飲用未經殺菌之奶類及其製品,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請於1週內通報。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為鼓勵家庭照顧者多運用長照資源進行適合自己家庭的照顧計畫,衛福部委託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七屆聰明照顧計畫徵求活動」,今(8)日假臺北市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一樓照顧咖啡館舉辦表揚記者會,由本部祝健芳司長及委辦單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維萍頒獎肯定獲獎之照顧者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等長照專業人員,本活動自106年舉辦以來一直廣獲好評,第七屆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以「長照平安五守則」為主題,從投稿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照顧者的觀念翻轉,透過使用長照資源,積極行動做出改變,也期待藉由典範行銷與故事行銷方式,提供更多家庭照顧者使用長照資源之信心與啟發。
衛生福利部祝健芳司長表示,「長照如長泳,互助游更遠」,照顧者一定要善用資源,讓長照專業人員做為「神隊友」,就不會淹沒在照顧汪洋中。長照2.0不但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交接接送」、「喘息服務」等長照給支付服務。更針對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心理、家庭溝通等問題,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兼顧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及心理負荷,提供多元協助。目前全國22縣市共布建121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由受過專業訓練家照專員針對家庭照顧者的需求,與不同領域專業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協助家庭照顧者回歸正軌。另為擴大長照與身障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效益,113年規劃辦理「長照與身障家照據點共融試辦計畫」,提供長照、身心障礙者及精神病人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預計布建共融據點31處。
本次第一名得獎者為台東縣33歲女兒照顧者琪琪,原在台北工作,父母相繼失能而唯一的妹妹也有疾病,她只能搬回家鄉照顧,但突如其來的重擔讓琪琪夾在自己人生與照顧中很是沮喪,好在門諾基金會長濱工作站A個管、家照據點社工協助下,琪琪參加家照據點活動、靈活使用多元化的長照資源,現在她也重回職場。評審肯定的原因是,琪琪就像家中的小個管員,「雖然歷經家中各種變故挑戰,始終能照看自己的需求,與專業人員合作無間,調整找到新的平衡點」。
第二名得獎者翁阿伯高齡83歲,雖然子女會回家幫忙,但大多時間需獨自面對患有失智症的76歲太太,讓他精疲力竭,就在太太一次深夜走失後和翁阿伯起衝突,診所通報了社會安全網。所幸在社安網社工、嘉義基督教醫院艷紫荊家庭照顧者據點的家照社工合作下,翁阿伯漸敞開心防,使用失智照顧技巧指導、居家服務重新調整照顧計畫,家人關係也恢復和諧,翁阿伯近期也考慮讓太太入住失智團體家屋,自己也能恢復參加家照據點活動,「從排斥資源到使用資源、從單打獨鬥到到全家協力」,成人保護、失智共照、家照服務、長照服務共案分工,重新讓一個長照家庭找回生活秩序。
獲得佳作的24歲照顧者小恩是本次投稿中最年輕的照顧者,父親腦中風後住院兩年半,小恩和母親將重癱父親接回家照顧後,才發現事情不如想像中簡單,兩人決定輪班搭配居服員,先讓媽媽重回職場,小恩也善用喘息服務、居家醫療,待父親狀況穩定後,小恩也要重新啟航。
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樣態多元,但在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等專業人員引導、協助下,多可運用長照資源進行適合自己家庭的照顧計畫。有任何長照需求或照顧壓力與安排問題,歡迎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專線人員提供專業協助,一起改善照顧生活。此次得獎作品將公布於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區,分享聰明照顧經驗。
考量含nifedipine成分藥品短效劑型用於高血壓病人可能造成血壓急遽下降,進而影響重要器官如腦部之血液灌流,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啟動旨揭成分藥品之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
經食藥署彙整國內外資料,針對該成分藥品重新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並提至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經參酌國際間對於旨揭成分藥品核准之適應症及仿單刊載內容,決議限縮旨揭成分藥品適應症,旨揭成分藥品短效劑型之「適應症」限縮為「狹心症(心絞痛):包括血管痙攣性心絞痛、慢性穩定型心絞痛。高血壓:使用nifedipine短效劑型治療高血壓,可能會發生血壓驟降、反射性心搏加速而引起心血管併發症。僅在無其他適合療法時,才可使用nifedipine短效劑型治療高血壓,且不建議舌下投予nifedipine 膠囊。」,並於中文仿單之「警語及注意事項」處加刊本藥品治療高血壓可能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不建議以舌下方式投予本藥品、懷孕與哺乳婦女等族群,經醫師評估其風險效益後才可考慮使用本藥品等安全性資訊,於「副作用/不良反應」處加刊本藥用於治療高血壓急症曾發生腦部血流障礙之案例等安全性資訊;另限縮旨揭成分藥品持續性藥效劑型之「適應症」為「狹心症(心絞痛):包括血管痙攣性心絞痛、慢性穩定型心絞痛。高血壓。」,並於中文仿單之「警語及注意事項」處加刊懷孕與哺乳婦女等族群,經醫師評估其風險效益後才可考慮使用本藥品等安全性資訊,特於112年12月8日公告其再評估結果,要求旨揭成分藥品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3年7月31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
食藥署提醒醫師開立旨揭成分藥品予病人時,應遵循112年12月8日公告的再評估結果,審慎評估其用藥的風險及效益,並於用藥期間,密切留意病人臨床狀況並監測病人血壓,若有發生心血管相關症狀及徵兆,應立即停藥並給予適當醫療處置。另食藥署亦提醒民眾,若於使用旨揭成分藥品期間出現任何不適之症狀,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食藥署將持續密切注意該成分藥品的安全性,除設有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同時也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福利部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臺灣C型肝炎(以下稱C肝)是僅次於B型肝炎(以下稱B肝)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最主要原因,為加強C肝的防治,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訂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2018-2025)」,設定「以治療引領預防」、「以篩檢支持治療」、「以預防鞏固成效」的政策方向,希望能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提早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計畫性目標。
中央健康保險署自2003年10月起開始推動C肝治療計畫,並實施C肝感染者醫療給付方案,使近8萬人以干擾素治療成功,且自2017年起健保開始提供C肝病人免費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截至今(2023)年8月止,共治療15.7萬人,平均治療成功率達到98.4%。
加強B、C型肝炎篩檢
為篩出慢性C肝病人,國民健康署自2011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次(含)且滿45歲的民眾終身1 次接受B、C 肝免費篩檢的服務,且自2020年9月起開始擴大篩檢年齡為45-79歲(原住民為40-79歲),只要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進到成人預防保健特約醫療院所,都可接受C肝篩檢,截至今年8月止,累計曾經篩檢(包括非成健篩檢管道)人數超過540萬人。
WHO治療率的目標是至少72%慢性C肝病人需被治療,推估臺灣2025年的治療目標數約為23.7萬人,扣除目前估計已治療之目標族群約18.9萬人,預估再治療約4.8萬人,即可達到WHO的目標。
臺灣C型肝炎根除地圖
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等合作建立一個線上數位生態系統「臺灣C型肝炎根除地圖」網站,該網站由中山大學醫學院余明隆副校長主持,為臺灣醫療專業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建制了一個清晰的模式,提供臺灣最新的C肝根除數據,同時提升民眾對C肝的知識;除此之外,該網站致力於接軌國際,分享臺灣的策略、經驗和成果,不僅是臺灣實現C肝根除目標的關鍵工具,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成功的C肝防治範本,更展現了臺灣在國際衛生舞臺上的承諾和領導地位。
國民健康署期待在各界共同努力下,積極擴大C肝篩檢涵蓋率,及早找出C肝病人進行治療。吳昭軍署長呼籲國人,如符合C肝篩檢資格者,請主動接受篩檢;篩檢C肝抗體陽性者,請進一步接受C肝病毒檢測;如C肝病毒檢測陽性,請積極接受治療,以降低未來發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風險。
時序進入冬季,天氣多變化,低溫與早晚溫差大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的機會。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高血壓沒有明確的原因,包括年齡、肥胖、遺傳、飲食、藥物和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讓血壓升高,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而忽略血壓管理。民眾可透過定期且長期監測血壓值,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清楚掌握血壓狀況,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3成民眾有高血壓而不自知 社區藥局協助做好血壓管理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6.8%,且仍有三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其實要掌握自身血壓狀況並不難,為加強宣導民眾關心與認識自己的血壓值,國民健康署今(112)年委託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並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規劃以社區藥局為血壓管理站,透過藥師主動對民眾進行血壓測量、健康識能問卷調查,教導民眾使用健康數位工具APP或紙本記錄自我722血壓值,透過每個月收集1次個案血壓量測722數值,並持續追蹤管理3個月,協助檢視血壓狀況,適時給予生活型態衛教或醫療轉介。
結果顯示,截至11月底止,共59家藥局參與試辦並收案805位民眾,經3個月追蹤結果顯示,新發血壓偏高個案135位(722血壓值≥130/80 mmHg占16.8%),且僅約四成的民眾知道正常血壓值、僅約三成民眾知道居家血壓722原則,經過專業人員介入血壓管理後,兩者皆有效提升至八成。另外,針對民眾血壓自我管理態度(如願意調整生活型態)及健康管理行為(如開始早晚量血壓、維持理想體重、每月量測自己的腰圍等)更是有顯著的增加,並有77.0%願意說服親友一起定期量測血壓。
改變生活型態 做好血壓管理
臺北的林小姐,50多歲,從事銀行理專工作,平時沒有定期量血壓的習慣,一次因緣際會踏入藥局,經藥師說明並協助量血壓,發現收縮壓高達208 mmHg,高出標準值130 mmHg,經藥師建議,將生活型態改變及落實722的測量血壓後,發現血壓仍未明顯改善,藥師後續協助轉介至醫院,現已控制穩定。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林小姐表示,幸好有藥師提醒,現在生活、工作一切正常。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再次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1次居家血壓722量測,並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如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三低一高飲食)、拒菸酒檳榔、養成運動習慣、保持適當體重等,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人生。
中央健康保險署近日接獲臺中市南屯區75歲林先生再次捐款50萬元,這已是林先生連續兩年以信用卡方式捐款健保愛心專戶。林先生表示,因感念台灣有完善的健保制度,照顧全民健康,亦經常從媒體報導知曉社會的角落有家庭遭逢困境無力繳納健保費,亟待大眾援助,善心因此萌芽,希望在能力範圍回饋社會,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健保的支持,實現照護弱勢的信念。
林先生同時肯定健保署於去年9月推動的線上信用卡管道非常便捷,省去轉帳匯款的手續,能即時發揮愛心,有效率的捐贈善款給需要幫助的人。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非常感謝林先生持續對健保專戶助弱勢的認同、相挺。健保署秉持提供良善的醫療服務外,對於特殊境遇家庭、未成年孩童等無力繳納健保費,透過大眾愛心共同協助繳納,保障醫療權益。
健保署自91年設置健保愛心專戶,接受來自各界的善心捐款,協助減輕弱勢家庭無力繳納健保費壓力。據統計,20年來透過愛心專戶已協助超過4.5萬人,金額累計達2.7億元。健保署代表所有接受過幫助的民眾,向每一位捐款的善心人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您的愛心使健保得以延續對弱勢民眾關懷及支持。健保署持續匯集各界的愛心,共同努力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創造健康的未來。
住在彰化的李先生是位外送員,健保投保在職業工會,近期接獲眷屬追溯投保補繳通知。李先生經濟並不寬裕,無法一次繳清,向工會求助,在承辦人建議下,辦理分期繳納,以減輕壓力。然而,李先生收入不穩定,仍無力負擔每期金額,再度求助工會。經工會承辦人向中央健康保險署中區業務組通報李先生困境,健保署立即協助重新辦理分期增加期數,以解民眾燃眉之急。這些案例都是健保署與工農漁會的工作日常,透過雙方共同的合作,為民眾提供更優化的在地服務。
中區業務組與中彰投地區762家職業工會及農、漁會,每年服務量達103萬人次,各類工會人員秉持熱忱、用心辦理健保各項業務,例如加退保、收繳保費及代辦換補發健保卡等一條龍服務、繳費困難之民眾即時通報。
中區業務組丁增輝組長表示,為鼓勵工農漁會積極推動健保業務,年年辦理「健保第二、三類績優投保單位評選」競賽交流活動。今(112)年透過工農漁會的參與,協助會員8.6萬人次下載健康存摺,E化申辦更高達24萬次,代辦換補發健保卡的家數已逾五成;工農漁會會員欲繳納積欠的健保費,可就近洽請所屬工農漁會協助透過健保快易通APP辦理簡易分期,用心服務,讓民眾十分有感。
此次評比,部分單位特別著重於輔導納保、續保清查、協助會員及家人下載健康存摺與代辦換補發健保卡等項目,積極展現成效,是今年勝出的關鍵。台中市小吃業職業工會承辦人林小姐分享案例,民眾健保卡遺失要申請補發,可至健保署臨櫃、郵局申辦等管道,卻有不少會員仍習慣向工會詢問。「透過協助網路辦卡的服務」,可增進會員申辦的便利性,同時也提升服務品質及效益,受到許多會員肯定。
中區業務組甫於6日舉辦公開表揚今年的獲獎單位(名單如附表),績優評選依規模大小及屬性,分別由台中市推銷員職業工會、台中市保險業務職業工會、大台中腳底按摩調理人員職業工會及彰化縣彰化區漁會獲得各組第一名,同時通報縣市政府主管機關納入評鑑參考,擴大獎勵效益。彰化縣彰化區漁會表示,透過代辦健保卡及協助會員下載使用健康存摺,落實在地便捷親民服務;大台中腳底按摩調理人員職業工會也分享服務至上精神,即使非上班時間,只要會員有問題,隨時以Line及FB社群媒體給予協助,並關懷保費繳納及轉知健保訊息。
丁增輝組長感謝所有工農漁會長期支持健保,成為健保署最佳夥伴,期許未來繼續攜手合作,共同為在地鄉親提供更優質的專業服務。
有關南投縣河豚食品中毒案件,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接獲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送驗3件檢體後,立即進行DNA物種鑑別與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分析。DNA物種鑑別結果發現,該3件檢體皆屬「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河豚毒素檢驗結果則顯示,「河豚生魚片」檢體檢出TTX高達134.30 mg/kg,「河豚魚肉湯(含魚肉)」檢體之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 33.48 mg/kg與31.86 mg/kg,「河豚內臟及皮」檢體亦確認檢出河豚毒素,惟因基質複雜,尚難精確定量。
月尾兔頭魨又稱作月腹刺魨、栗色河魨、毒鯖河魨等,屬四齒魨科,主要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臺灣四周海域均能見其蹤跡,體長可達50公分,其背面及腹面均佈滿小棘,尾鰭後緣呈新月形,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河豚毒素,毒性極強。
臺灣四周環海,漁業資源相當豐富,食藥署再次呼籲,河豚種類繁多且一般難以辨認,誤食有毒河豚死亡風險甚鉅,因此,切勿捕捉或食用來路不明之水產品,並建議餐飲業者避免供應河豚,千萬別因追求美味或嚐鮮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胃食道逆流可謂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不少人因為工作忙碌、壓力大,三餐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又抽菸喝酒,導致「火燒心」,經常感到胸口灼熱疼痛、嘔酸水、胃脹胸悶、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等,種種不適感導致生活品質受影響。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建議要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需先了解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胃食道逆流常見原因如下:
一、下食道括約肌(稱作賁門)鬆弛:賁門連接著食道與胃,如同一道閘門,一旦鬆弛無法關緊且腹壓又增加時,胃酸就容易會從胃部逆流而上到食道。
二、日常生活習慣不良:三餐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或是一吃飽就躺平,還有經常食用咖啡、酒、茶、碳酸飲料及高糖分、高油脂、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都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此外,抽菸、熬夜、作息不正常等也會增加胃酸分泌導致胃食道逆流。
三、高風險族群如肥胖中廣型身材或懷孕,會因腹壓較高導致胃酸逆流,長期處於緊張與焦慮等高壓狀態,也可能增加胃酸分泌引起胃食道逆流。
對抗胃食道逆流,除了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尋求藥品治療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目前用於胃食道逆流的藥品有下列幾類:
一、傳統制酸劑:碳酸氫鈉、碳酸鈣、鋁鎂化合物、鋁鎂鹽混合劑等,利用中和胃酸效果提升胃部酸鹼值,迅速緩解胃酸造成的不適。
二、胃酸分泌抑制劑:包括H2組織胺受體阻斷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以及進年來新研發的鉀離子競爭性胃酸抑制劑(P-CAB),藉由抑制胃酸的分泌達到症狀的改善,其中PPI是目前胃食道逆流的主流藥品。
三、其他輔助治療藥品:胃食道黏膜保護劑(如Sucralfate)、胃腸蠕動劑(如Metoclopramide)等。
食藥署提醒,若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應就醫請醫師診治,用藥如有任何問題也應該諮詢藥師,尋求醫藥專業人員的協助,以保障身體健康。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週(11/28-12/4)新增2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11/21-11/27)新增248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8%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且國際部分國家疫情處高點或上升,須密切監測。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新增併發症及死亡病例分別有98%及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新冠XBB疫苗可有效對抗各類XBB變異株病毒,推估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分別達50%及61%,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臨近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活動頻繁,而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另至今(2023)年年底前,65歲以上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可獲得各縣市提供之500元(含)以下衛教品,接種3種公費疫苗(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皆可領取COVID-19快篩試劑。目前全臺約有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500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疾管署今(5)日表示,第48週(11/26-12/2)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50,830人次,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31%)為多,其次為腺病毒(30%)、副流感病毒(17%),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目前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於社區活動度持續,由於耶誕及跨年假期將接續到來,國內外返鄉人流增加,籲請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高風險族群儘快接種流感疫苗,以於流感季來臨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疾管署說明,上週(11/28-12/4)新增17例流感併發重症 (7例A型H1N1、8例A型H3N2、2例B型),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11/19至11/30,其中14例未接種流感疫苗,14例具慢性病史;另新增4例死亡 (2例A型H1N1、2例A型H3N2),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9/25至11/24,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且均具慢性病史。本流感季自今(2023)年10/1起截至 12/4累計182例 (79例A型H1N1、96例A型H3N2、1例A未分型、6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61%),95%未接種流感疫苗,85%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29例 (16例A型H1N1、12例A型H3N2、1例B型),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且均具慢性病史。
疾管署指出,為因應中國近期發生多種呼吸道病毒流行,疾管署自11/26起已實施「定點監測、鼓勵採檢」措施,截至12/4已採檢88人,其中68人為陽性,分別為流感病毒48例、新冠病毒9例、腺病毒6例、鼻病毒2例、副流感病毒及一般冠狀病毒各1例,另1例同時檢出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目前尚未檢出肺炎黴漿菌及其他病原體,仍以流感病毒為多。依據中國衛生單位公布資料,中國近期南、北方類流感就診率均快速上升,目前急性呼吸道疾病疫情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等共同流行,據中國衛生單位表示,整體呼吸道疾病流行期提前,均為已知病毒,並未檢出新型病原體,亦無已知病原出現特殊變異情形。考量氣溫下降,預期疫情仍將呈上升趨勢,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控,並視疫情發展調整相關防疫措施。
疾管署提醒,截至本(2023)年12月3日止,658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已使用超過594萬劑,整體使用率已達9成,其中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49.2%,以及學齡前幼兒至少1劑接種率57.5%,籲請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儘速前往接種,另已向合約院所預約幼兒施打第二劑的民眾及學生族群持補種單接種者,請依預約時間儘速前往施打,以確保接種權益。
疾病管制署今(5)日表示,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新增42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高雄市(187例)、臺南市(173例)、屏東縣(18例)、雲林縣及嘉義縣(各15例)、嘉義市(7例)、臺北市、臺中市及澎湖縣(各2例)、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及彰化縣 (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其中243例男性、182例女性,發病日介於11月1日至12月3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2例。
疾管署指出,國內整體疫情呈下降趨勢,今年截至12月4日累計25,470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臺南市21,238例、高雄市2,589例、雲林縣714例、屏東縣336例、嘉義縣217例、新北市102例、臺中市57例、臺北市52例、其餘12縣市為50例以下;個案年齡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133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分別為臺南市103例、雲林縣15例、高雄市13例及屏東縣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56例;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
疾管署提醒,整體疫情雖呈下降趨勢,但仍有新增病例,且依中央氣象署資訊,近日受鋒面影響,各地偶有降雨,部分縣市白天溫度仍適合斑蚊生長及活動,提醒眾人不可輕忽,務必澈底清除家戶環境積水,斷絕病媒蚊繁殖機會,做好個人防蚊措施,並持續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保全防疫成果。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提高警覺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並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逆轉代謝症候群,超過2,100家診所、3,500位醫師投入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因此由醫師找出健康檢查數值異常民眾,幫助民眾掌握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腰粗、肥胖、吸菸、不運動、不健康飲食),教會病人疾病自我管理的方法,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聯手自111年7月起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112年10月底,已有2,100家診所、3,500位醫師參與計畫,專業指導9.7萬名民眾管理健康,特別從病人個人的慢性病危險因子與病人共同討論,再提供專業指導。疾病管理重點有別於過往由醫師單方面建議或用藥,而是強化病人改善不健康生活型態,共同研議可行做法及訂定達成目標,提高民眾參與及改善疾病的成功率。
8成腰圍過粗或肥胖,接受管理後5成以上有改善
代謝症候群是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加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目前計畫管理的病人中,有超過8成腰圍過粗或肥胖、超過8成血壓偏高、7成5三酸甘油脂偏高、7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超過5成飯前血糖偏高,約2成有吸菸行為。經醫師依民眾的健康狀況提供生活型態改善指導,再由診所團隊追蹤並評估6個月後改善情形,超過5成個案改善腰圍過粗或肥胖現象;有吸菸者管理後約3成(28.6%)自述已無吸菸。此外,為確保民眾建立健康行為,診所仍會定期提供追蹤管理。
醫師蓋𠢕教 超過7成參與計畫民眾表示更健康
診所醫師評估民眾不良生活型態,指導改善造成慢性病的危險因子,調查參與計畫民眾意見回饋,超過7成表示參加管理後更健康,且有近9成認為,醫師與專業人員衛教的內容對健康管理很有幫助。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強化防治慢性病危險因子衛教指導,改變民眾過往就醫偏重用藥的習慣,養成良好健康生活習慣才是健康長壽的重要關鍵!「醫師蓋𠢕教」(台語諧音:醫師好會教)選拔及表揚活動,由醫界團體及縣市衛生局共同響應,推薦在地長期深耕慢性病防治的醫師,一起做好社區的健康守門員,幫助民眾重拾健康的生活。
關心南投地區醫療資源及急重症醫療規劃,行政院長陳建仁今(4)日視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時表示,自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政府特別重視偏鄉醫療政策推動。為提升南投地區就醫可近性及醫療量能,消弭城鄉健康不平等問題,院長請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共同努力,提升部立南投醫院的醫療設備、人力、服務量能及緊急醫療應變能力,如期如質推動該醫院在2年內成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政府未來也會持續加強南投縣急重症區域聯防機制,並挹注醫學中心等級的專科醫師人力,以建構更完善的醫療網絡。
陳院長提到,臺灣醫療水準及健保制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享譽盛名,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的「全球醫療照護指數」年中排名,臺灣已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儘管如此,臺灣仍有城鄉健康不平等問題,例如今日視察部立南投醫院的所在地南投縣,因為交通不便、腹地廣大、人口分散等因素,不論就醫可近性或醫療量能皆較為缺乏,因此在場的蔡培慧立委在立法院總質詢時,特別反映地方民眾心聲,希望爭取部立南投醫院成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陳院長強調,不論世界衛生組織(WTO)或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皆希望推動「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的目標,也就是每一個人的健康都獲得妥善照顧,沒有任何人會被遺漏(Leave No One Behind)。院長強調,為提升南投地區醫療水平、照顧地方鄉親健康,政府責無旁貸,請衛福部、部立南投醫院、所有參與醫學中心支援計畫(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的醫院,以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齊心協力,共同提升部立南投醫院的醫療設備、人力、服務量能及緊急醫療應變能力,如期如質推動該醫院在2年內成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此外,部立南投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將於明(2024)年落成,屆時將可就近提供癌症病患醫療服務,減少在地居民遠赴其他醫療院所治療的不便,實踐醫療在地化目標。
陳院長提到,自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政府特別重視偏鄉醫療政策推動,行政院也陸續核定多項計畫,包括:「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2019-2023年)」、「辦理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2期)」、「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第5期(2022-2026年)」、「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計畫(第9期醫療網計畫)」等,透過培養在地公費醫學生、增加及留任公費醫師、媒合醫學中心及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與南投在地醫院支援合作,充實偏鄉離島醫療人力、強化在地緊急醫療能力。未來也會持續加強南投縣急重症區域聯防機制,並挹注醫學中心等級的專科醫師人力,以建構更完善的醫療網絡。
此行,陳院長先聽取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林慶豐執行長簡報,了解南投地區醫療資源及急重症醫療規劃,並於致詞結束後,現地視察醫院衛教中心、復健科等環境,了解相關設施現況。
為滿足病人用藥需求,健保署致力加速審查新藥或擴增給付範圍之申請案,今(112)年健保已公告新給付之新藥共31件(癌藥8件、罕藥10件及其他新藥13件,如附件)、擴增給付共24件(癌藥11件、罕藥1件及其他新藥12件),尚有6件待公告生效(癌藥4件、罕藥1件及其他新藥1件),新藥收載件數較去年成長82%,預計受惠約22萬人,整體藥費支出約113億元。以癌症新藥為例,約可替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351萬元。
健保署表示,為加速收載新藥之精進作為如下:
三大病友團體於今(4)日呼籲健保審核時程應透明、可追蹤,掌握卡關處對症下藥,健保署表示認同,並規劃自113年起,推動健保數位轉型,藥品給付審查導入數位化管理,並提供廠商可即時掌握案件審查進度及時程,以提高審查效率及資訊透明度。至於審查案件進度開放民眾查詢,考量涉及各別廠商權益,健保署將邀廠商、團體代表進行研議。
健保署向來極為關心病友的醫療權益,持續傾聽病友的心聲。惟健保資源有限,健保署除積極爭取預算外,亦努力與藥商協議,對新藥物、新療法如具臨床實證及給付效益,加速積極納入給付,為病友及家屬爭取最大權益。
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2月5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部將為陰雨天氣,其他各地天氣亦明顯轉涼。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應注意頭頸與四肢的保暖,並留意家中長輩有無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早出晚歸的民眾則以多層次(洋蔥式)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調節身體保暖禦寒的溫度,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的健康問題。
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的機會,尤其是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齡長者等族群,謹記低溫保健要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定期回診,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並避免使用菸酒的習慣,與家人一起平安度過寒冬。
護心保暖抗溫差 掌握3關鍵
接種疫苗抗肺炎
近期為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若家中長者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請先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辨別是否感染新冠肺炎,如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應即撥打119盡速送醫,把握黃金期,藉以得到妥適治療,避免造成終身遺憾。另,凡是符合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記得盡速前往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維護自身健康。
針對近日政治人物指涉政府於COVID-19疫情期間購買疫苗及快篩過程閃避「政府採購法」審查與稽查,疾管署今(4)日嚴正表示,採購過程均符合法令規定,絕無不法或圖利之情事,盼外界勿再扭曲事實、混淆視聽,散播不實訊息,攻擊政府防疫工作。
疾管署說明,因應2022年4月國內COVID-19疫情急速上升,國內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需求遽增,市場快篩試劑缺貨且價格昂貴,世界各國亦然,故指揮中心緊急徵用快篩試劑,並推動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透過近5,000家健保特約藥局及偏鄉衛生所販售實名制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期讓有篩檢需求之族群可以購得每日所需之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數量,並平抑市售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價格;當時販售為價格為100元,與各國相較並無偏高。另相關採購均以符合採購法規定為之,並規範快篩試劑供應商須符合為食藥署已核准專案輸入許可、履約貨品保存效期達6個月以上及可於2022年5月31日前履約等3要件等條件;同時考量新冠病毒快篩試劑產品效能對防疫影響甚鉅,食藥署要求此類產品專案輸入申請案,皆須檢附產品技術性報告,並對於相關案件審查皆審慎把關,以確保國人使用此類產品的安全及有效性。
疾管署強調,針對COVID-19疫情期間疫苗採購之諸多不實言論,均已多次澄清,COVID-19疫苗採購與接種推動,均秉持專業且以全民健康福祉為優先,絕無涉炒股或其他不法之事,更無阻擋任何疫苗購買。COVID-19疫情流行之初,全球疫苗的產能尚未擴充至足以供應各國需要,世界大國以投資方式超額採購,致使多數國家難以與歐美等國家競爭。為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我國採取多元外購與國內研發雙軌並行方式進行採購疫苗,規劃1,500萬人接種,約可涵括近65%人口,以每人2劑估算,需3,000萬劑疫苗,並自2020年起即積極與莫德納、BNT等疫苗廠洽購各種COVID-19疫苗,同時積極輔導國產疫苗開發。而我國COVID-19疫苗政策係依據各廠牌COVID-19大型臨床結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US CDC)、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等專業組織建議以及各國疫苗接種政策推動經驗,經ACIP專家會議決議建議後,據以規劃及推動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提供民眾接種之疫苗均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緊急使用授權或核准,採購過程依照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執行,以保障民眾健康。
疾管署重申,COVID-19疫情期間,快篩、疫苗皆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相關採購等程序均依法執行,完全可接受立法院、審計部及監察院之監督、查核和約詢,如有違法事項絕對依法徹查、嚴正法辦,絕不寬貸。有心人士在無事實根據或資料不清的情況下,推測並惡意散播不實的言論,造成各種誤解,令人深感遺憾。也籲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不要輕信,維護自身健康安全。
有關報載臺中市政府為全臺地方政府請命,期盼中央擴編人力,衛生福利部表示,為提升民眾對於政府長照服務之專業信任度,本部除配合行政院調增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提高照管人員薪點折合率,照管人員經行政院同意以約聘人力進用且不受機關預算總人數5%限制。本部原核定照管專員人力係依長照服務涵蓋率、各縣市鄉鎮區失能人數等推估所需人力予以補助,112年全國核定1,802 人,臺中市核定照管人力157人,截至9月進用137人,進用率僅87%,另補助計畫行政人力36人;自113年起照管人員人力需求改由各縣市政府依據轄內照顧管理工作總耗時自行推算,113年全國總計核定2,070人,較112年增核268人,本部業依臺中市政府所提報需求,核配221人,增補64人,增加幅度41%。
長期照顧服務法自106年實施,地方政府應提供長照服務,制定轄內長照政策、長照體系之規劃、宣導及執行、執行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長照政策、法規及相關規劃方案、轄內機構督導、考核及應由地方主管機關辦理之評鑑均屬各級地方政府法定應辦事項。地方政府編制員額調配屬地方首長權限範圍,建議臺中市政府可因其轄內需要,參考其他縣市,將長照科提升為長照處,或增加辦理長照業務人力。
長照服務大幅成長,服務滿意度逾9成,113年起本部除照管人員按照臺中市自行推估需求數核定補助外,另考量地方政府需於總額內自行調整或循新增組織程序爭取編制員額,在人力尚未到位前,本部業於112年11月29日函知地方政府依據估算原則函報需求人數,本部將再補助行政人力。
軍人小凱(化名)菸齡約15年,菸量每日最少半包最多1包,於今年5月戒菸成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由於小凱去(111)年確診新冠肺炎後,感覺肺活量變差,也意識到吸菸對肺部的傷害,同時家人也向他一再提醒二、三手菸對家人健康的危害。因此在家人的鼓勵下,決定於去(111)年12月開始戒菸,並善用國軍的菸檳防制輔導員制度,協助他參加戒菸班及學習戒菸技巧,藉著醫務所醫官的諮詢及鼓勵下,吸菸量持續穩定減少,在工作壓力大想吸菸時,以喜愛的運動作為主要紓壓管道,以減輕戒斷症狀所帶來的不適感。
截至今(112)年11月底,小凱已半年未吸菸且固定每月至醫務所諮商,小凱自述戒菸3個月後,逐漸感受到肺活量恢復、體力變好,最重要的是來自家人的嘉許,讓小凱感受到成就感與自信。
國軍部隊為國民健康署推動菸害防制的重要場域之一,自92年起以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國防部軍醫局辦理國軍菸害防制工作,並自94年起增加補助檳榔防制工作,期能降低國軍士官兵使用菸品及檳榔率、提高戒治率。
破除菸檳危害 戒菸提升戰力
國防部因應今(112)年菸害防制法新制的施行,同步宣導並落實相關法令規定:全面禁止電子煙、禁菸年齡提升至20歲、各級學校納入禁菸場所等;截至112年9月底,辦理菸檳防制相關宣導講習計3,770場(逾34萬人次)、25場菸檳防制相關活動(近2,300人次)、3場菸檳防制工作研習會,運用電視及網路等媒體發布逾千則訊息,積極擴大衛教宣導成效。
國防部持續落實在基層部隊辦理戒菸班協助官兵戒菸,今(112)年共開辦158場戒菸班,且因國軍職場的特殊性,經國民健康署建議,軍中自100年起於基層部隊單位推行「菸檳防制輔導員」機制,每年培訓400餘位現役官兵成為菸檳防制輔導員,建構成輔導員家族網絡,採關懷、陪伴、諮詢、轉介等社會支持方式協助官兵戒菸、戒檳,並結合單位醫官專業指導,適時轉介至醫院戒菸門診,有效提升戒治成功率。
國防部軍醫局參考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每二年辦理的「戒菸就贏」比賽方式,自103年起每年舉辦「國軍戒菸就贏」比賽,透過良性競爭氛圍的營造及獎勵誘因,鼓勵官兵勇於挑戰戒菸,今(112)年計2,745組參賽,其中3個月成功率43.1%,15個月成功率89.6%,整體戒菸成功率達4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持續與國防部軍醫局密切合作,投入專業人力與資源,透過預防保健及健康促進的衛教宣導,從基礎(新進人員)紮根,並提供多元戒治服務管道(戒菸班、菸檳防制輔導員、國軍醫院戒菸門診等)及各項指標的監測,使官兵建立健康觀念,並落實各項政策,逐年降低吸菸率,打造健康職場環境,以期達到健康軍隊目標。
戒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