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業部宣布臺中市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類,請民眾不用恐慌,本署會持續把關食品衛生與市場流通安全,若食品業者刻意使用病、斃死豬肉,最重可處新臺幣2億元以下罰鍰。
食藥署指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類。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資料,非洲豬瘟病毒不耐高溫,加熱56℃70分鐘、60℃20分鐘後不活化,或加熱70℃立即不活化。
食藥署也說明,國內屠宰場均設有駐場獸醫師於屠宰前後逐隻檢查,肉品出場前均經屠宰檢驗合格,食藥署則嚴格把關食品衛生與市場流通安全,提醒民眾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肉品,只要購買來源清楚、符合規定的市售豬肉,品質安全可靠,可放心食用。
食藥署提醒,若食品業者刻意使用病、斃死豬肉,該等肉品本質上即屬變質物品,不得供為食品原料使用,故如以該等物品作為食品原料,屬於食安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所稱之「變質」或腐敗者,得依同法第44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或食品業者之登錄;經廢止登錄者,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
食藥署為防範非法豬肉流入食品供應鏈,也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市售食品肉品之來源,現場無法提供國內屠宰證明、輸入進口報單等肉品來源單據者,均由所轄衛生局依法辦理。
為響應賴清德總統期待全民一起因應氣候變遷,進行永續及節能減碳計劃,衛生福利部推動永續醫療政策,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今(22)日於桃園醫院舉辦「114年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推動永續發展策略及執行成果競賽」,共同展現部醫於永續發展領域的推動成果。
在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的支持與指導下,永續發展組織在113年10成立迄今滿一年,除了帶領26家部醫進行組織革新,積極推動各部醫永續發展目標及策略,透過今天的競賽,讓永續從日常工作、生活中落實,並在透過活動呈現各院成果。
參與主持今天競賽活動的醫福會林名男副執行長表示,永續發展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次競賽,主題內容涵蓋節能減碳、智慧醫療、智慧藥局及低碳醫療等競賽方案,透過競賽展現各院於永續發展之成果及各項策略,藉以促進各院針對醫療淨零及永續政策積極執行,透過觀摩及彼此學習,進行腦力激盪,以強化醫療品質與環境永續雙軌並進的目標。
桃園醫院楊南屏院長表示,很高興桃醫能承辦今天的成果發表活動,能作為公立大型區域醫院,本院肩負守護全民健康與促進社會福祉的重要使命。在推動醫療服務及公共任務的同時,亦重視營運與社會永續發展各面向。透過持續優化醫療流程以降低社會成本與資源耗費,並營造友善且具包容性的就醫環境,實踐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
本次競賽經由委員評選結果,臺北醫院以「綠色治癒力:臺北醫院的淨零轉型之路」主題,以數位及綠色醫院雙軸轉型、全院動員獲得第一名,第二名是桃園醫院「綠色手術室永續麻醉」,臺中醫院「節電大進擊,醫起亮起來」獲得第三名,潛力獎則由旗山醫院「低碳醫療永續照護-打造韌性醫院的零碳路徑」,嘉南療養院「能源轉型、綠電導入」、草屯療養院「草療七彩方程式,醫起淨零GOGOGO」獲選。最後林名男副執行長勉勵每家部醫都是得獎者,大家一起齊心為永續發展推動持續努力。
國民健康署自110年起補助設立「銀髮健身俱樂部」,推動長者規律運動,5年來,服務將近30萬名長者,累計146萬使用人次,展現中央、地方與民間攜手打造健康樂齡社會的成果。參與使用的長者逾9成反映「走路更穩、有力氣、不易跌倒」,整體滿意度達90分以上。
地方跨域合作275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
國民健康署自110年運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補助地方政府結合在地公所、民間團體、照顧據點、運動產業及醫院診所等跨域合作,活用閒置或低度使用公有空間,辦理「銀髮健身俱樂部」,添購健身設備,聘請專業運動指導員帶領長者規律運動,培養運動習慣。5年來,全國縣市積極布建275個據點(據點分布詳見官方網站),強化社區健康促進的量能,服務超過29.5萬名長者,使用人數高達146萬人次。展現中央、地方與民間產業的攜手合作,讓長輩筋骨勇健、健康加倍!
服務量穩定成長 長者肌力與活力雙提升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長者每週身體活動量至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並每週進行3次平衡與防跌活動。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這些都能在『銀髮健身俱樂部』輕鬆獲得,而且據點還能依長者需求適性教學,強化不足的肌力。」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輩踴躍前往就近的銀髮健身俱樂部,參與肌力、肌耐力及柔軟度課程。
據點服務量逐年成長,從111年每月服務量平均212人次提升至113年302人次;全年服務量從20.4萬人成長超過55萬人;114年截至8月已服務33萬人。據點除運動課程外,也融入營養衛教、手作與遊戲互動,增進社交交流與心理支持,讓據點成為長者的健康、快樂、陪伴新天地。
在地亮點 多元經營邁向永續
國民健康署補助要求據點每週至少提供2天、每天2小時免費使用,其餘時段由據點依需求自行經營。各地發展出多元模式:部分縣市則爭取縣府預算全力支持讓據點營運無虞,並聘請專家提供策略建議與輔導;同時結合社區資源,與醫療院所、大專院校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及企業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推動跨域合作,拓展服務效益。部分縣市則將轄內據點系統化管理,建立在地師資人才庫,規劃高齡實習生的志工培訓,強化專業量能,確保課程品質與穩定性,加深長者黏著度。這些創新作法讓據點能兼顧公益性與永續經營,並逐步成為社區健康促進的核心節點。
從銀髮運動到全齡共動 打造健康台灣
「銀髮健身俱樂部」的成功經驗不僅是高齡健康政策的成果,更是全齡運動文化的最佳示範。透過社區共動,長者可與家人、鄰里共同參與,讓從孩童到長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國民健康署將持續推廣「全齡運動、全民健康」理念,從在地社區扎根,串聯教育、醫療與民間能量,營造可近、可持續、可參與的健康環境。國民健康署期待運動成為全民生活習慣,讓健康成為國家共同願景,一起邁向——活力滿滿的「健康台灣」!
為促進化粧品檢驗技術之國際交流與合作,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於114年10月22日於臺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以實體與線上形式舉辦「2025亞太國際化粧品檢驗技術研討會(2025 APEC Conference on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Cosmetics)」。本次研討會獲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冠名支持,邀請來自加拿大、韓國、日本與臺灣等地共6位檢驗領域專家,分享國際化粧品檢驗技術的現況與發展趨勢,共計超過150位國內外產、官、學、研等相關單位之人員報名參加。
本次研討會針對新興關注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控、綠色化學分析技術及化粧品法規等議題進行探討。為了瞭解國際間化粧品檢驗技術之最新發展,特邀6位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其中加拿大卡爾頓大學之學者,分享化粧品中全氟與多氟烷基物質(PFAS)之檢測技術與監測;韓國國家食品藥品安全評估研究所官員,闡述韓國化粧品分析方法開發與經驗;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針對日本化粧品及藥用化粧品法規進行解析;另由我國學者與食藥署官員分享化粧品綠色化學分析技術、細胞外囊泡檢測與化粧品應用及我國化粧品檢驗方法開發經驗與成果。
透過本次研討會,食藥署與國際專家得以相互學習、交流經驗,深化多邊技術合作與資訊共享,掌握國際間檢驗技術發展脈動,強化國際之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化粧品檢驗技術與國際接軌。
為推動醫院急性一般病床三班護病比制度,衛福部除額外提供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外,也提供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鼓勵醫院增聘留任護理人力。114年達標獎勵金至今已發放7.08億元(達標期間為113年3至114年6月),限用於護理人員之指定用途,針對部分醫院用於購買制服、修繕等用途,本部已啟動調查,並將依公告規定從嚴辦理。
衛福部強調,「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計畫於5月6日公告時,已明確規定獎勵應「專款專用」,限用於護理人員之指定用途,醫院應統籌運用於醫院護理人員,依各院護理人力流失之影響因素做差異性留任措施,醫院並應於院內主動公開獎勵金分配方式,向護理人員說明使用原則;該獎勵亦不得替代醫院原應核予之薪資及獎勵金。
此外,亦訂有稽核及罰則機制,獎勵款項應依規定專款專用,用於本部指定用途,倘經查證有違反規定使用情事,將追回已核發之款項並公告,相關人員應負之法律責任。若以不實或偽造資料申請獎勵,經查證屬實者,相關人員除將依偽造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詐欺與背信等罪追究法律責任外,並將追回已核發之款項。
為確保款項專款專用於護理人員,衛福部已於6月25日首次撥付醫院「三班護病比達標獎勵」發佈新聞稿,並於7月25日再發佈新聞稿,重申款項需「專款專用」;倘有違反指定用途,將追回已核發之款項並公告,且追究應負之法律責任。
針對部分醫院將獎勵經費用於購買制服、修繕等用途一事,本部已啟動調查,並將依公告規定從嚴辦理。
衛福部健保署網站持續公開各醫院填報三班護病比資料,亦於「護助e起來」平台公開各醫院達標獎勵等資訊,並請醫院落實回報達標獎勵金運用方式,強化資訊透明與社會監督,以及辦理不定期稽核,確保款項運用符合計畫規定。如護理人員有獎勵相關爭議,可透過「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申訴通報。
為強化藥品供應鏈,健保署已公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及「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提供藥品多元核價措施。此外,113年已調升200多項藥品支付價格。
阿斯匹靈為全球上市逾120年的藥品,經統計,113年拜耳公司之阿斯匹靈市占率為3.5%,健保給付之同成分學名藥有33項,以醫學中心為例,僅4家有使用。另醣祿錠50毫克及100毫克113年市占率分別為10.8%、15.7%,健保給付之同成分學名藥分別為23項、5項,醫學中心僅有4家、2家有使用,其他院所多以使用學名藥為主。
為完備藥品供應韌性,114年行政院於「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中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200億元,以因應製造成本提升所需,未來健保署會全力穩固藥品供應鏈,穩定臨床所需,確保民眾用藥權益。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研判為中國境外移入個案。個案病毒血症期間主要活動地為其住處,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處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化學防治等防治工作,同時加強附近居民健康監測,並請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2024年同期介於1-15例)。
疾管署指出,今年迄今累計44萬餘例病例及155例死亡,以美洲最多,其中,巴西疫情最為嚴峻;歐洲之法國今年疫情上升,義大利亦報告本土病例,法屬留尼旺島及馬約特島疫情趨緩;亞洲之中國廣東省自今年7月爆發疫情迄今疫情持續,累計約20,000例病例,近1週新增2,086例病例,主要分布於江門市,其次為佛山市、深圳市及廣州市,另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及印尼等國亦報告病例;非洲之模里西斯共和國及肯亞等國亦發生病例。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新生兒、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感染屈公病後易併發重症之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呼籲,近期國內氣溫逐漸轉涼,惟白天氣溫仍適合病媒蚊活動及生長,請民眾針對住家內外環境加強整頓,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屈公病、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感染及傳播風險。如計劃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時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有關屈公病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1)日表示,隨著光復假期將至,民眾出遊、聚餐機會增加,呼籲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
疾管署說明,截至今(2025)年10月20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319萬人次;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累計約78.1萬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約56.8萬人次)的1.4倍。因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請民眾儘早前往合約院所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減少流感及新冠之相關併發症發生風險。另自今年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疾管署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
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年第42週(10/12-10/1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8,915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8%,惟上週(10/14-10/20)新增5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5例H1N1、29例H3N2、7例A未分型、2例B型)及10例死亡(5例H1N1、4例H3N2、1例A未分型),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全球流感病毒陽性率於近期處低點穩定,流行型別以A型為多,亞洲多國疫情上升,日本、韓國、泰國及馬來西亞呈上升趨勢,中國南方近期陽性率亦上升,香港仍處高點,主要流行型別為A(H3N2)。目前國內新冠疫情處低點波動,第42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792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8%,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全球流行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鄰近國家/地區如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仍以NB.1.8.1占比為高。
疾管署提醒,近期將有東北季風報到,氣溫變化明顯,預期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之風險。今年約有4,4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新冠疫苗及流感藥劑地圖( https://vaxmap.cdc.gov.tw )、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首頁「114年左流右新健康安心疫苗接種專區」、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1)日表示,樺加沙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之本土類鼻疽病例累計4例,分布於高雄市2例、臺中市及屏東縣各1例,尚無本土鉤端螺旋體病病例。考量近日臺灣附近海面低氣壓持續發展,可能增加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胃炎等傳染病發生風險,呼籲民眾雨後清理環境時請落實「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防疫三保,避免傳染病威脅。
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國內累計68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1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24年(101例)及2005年(72例),以65歲以上(38例)和50-64歲(2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50例)為多,其次為臺中市(10例)、屏東縣(4例)、臺南市(3例)、宜蘭縣(1例)。今年累計63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含1例死亡),以50-64歲(25例)及25-49歲(18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於15個縣市,以臺中市(12例)為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屏東縣(9例)、高雄市(8例)及臺南市(7例),其餘10個縣市介於1-4例,其中花蓮縣1例。
疾管署表示,因應花蓮縣類鼻疽之檢驗需求,疾管署積極輔導該縣具檢驗能力之醫療院所加入在地檢驗網絡,提升地方檢驗量能。除花蓮慈濟醫院已為類鼻疽認可檢驗機構外,經與該縣醫療院所聯繫並盤點現行檢驗方法之適用性,門諾醫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先後於10月15日及10月20日順利輔導成為該縣第2及第3家類鼻疽認可檢驗機構,共同加入該縣之類鼻疽檢驗工作。
疾管署提醒,豪大雨可能造成積水或淹水,民眾清理家園時,易因接觸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造成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及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籲請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防疫三步驟,遠離傳染病。疾管署將持續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通力合作,監視災後傳染病情形,提醒民眾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病例請加強詢問相關接觸史並立即通報,以減少如病媒蚊傳染病等散播的風險。如有傳染病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衛生福利部推動「護理到家」政策,讓民眾在家即可獲得專業照護。近年,全國居家護理年服務人次突破百萬,平均每月10萬人次,顯示居家護理正成為健康照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衛福部推動「居家護理所佈建計畫」,自106年至113年底,全國居家護理所由538家增為730家(增加192家,成長35.7%),專業護理人員由1,775人增為2,464人(增加689人,成長38.8%),年服務量能由96萬人次增為128萬人次(成長33.3%)。
截至114年8月31日,全國共有743家居家護理所、2,509位專業居家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走進家庭,讓「護理所」成為社區的微型護理站,協助民眾與家屬獲得個別化、即時性及連續性的全人照護,減輕家庭壓力。
統計顯示,居家護理服務對象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87%),女性略多(53%)。其中85至94歲的高齡長者比例最高(33%),失能等級則以極重度失能者為多(89%)。最常見的照護項目包括鼻胃管照護(53%)、導尿管護理(50%)、氣切照護(5%)、安寧照護(4%)及壓力性損傷護理(2%)等。
衛福部強調,「護理到家」不僅是一項政策,更是一種新的照護文化。健康照護的場域不再侷限於醫院,而是延伸到家庭;護理角色也不只是疾病照護,更包括疾病過程的身心靈與家庭的支持。鼓勵因故無法在醫院工作的臨床護理人員投入社區創業,讓「在家被照護」可以是一項選擇,讓家的床也可以是照護的床,是更符合人需要有生活品質的新照護模式。
為便利民眾查詢,衛福部已建置「居家護理照護管理系統民眾專區」,可一站式查詢全台居家護理所的服務內容與聯絡方式。
展望未來,衛福部將持續推動居家護理所佈建,讓照護更可近,並透過評鑑制度及培訓與輔導提升品質,未來同步導入科技應用,讓照護更有效率,打造「以人為本、在地照護」的護理照護網絡。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提醒,骨質疏鬆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預防應從年輕開始。全民可從存骨5招做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適度日曬及維持理想體重,及早存骨本,預防骨折。
打擊「沉默的疾病」 及早存骨本是關鍵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今年的主題是「不能輕忽骨鬆防治(It's Unacceptable!)」,呼籲全球民眾正視預防骨質疏鬆的重要。依據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國人中自述有骨質疏鬆比率為18.2%。國民健康署表示,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又稱為「沉默的疾病」,多數人往往在輕微跌倒或碰撞後發生骨折時,才發現自己罹患此病。一旦骨折,不僅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衝擊更是沉重負擔。
人體骨骼約在30歲以前達到骨質密度的巔峰(骨本),之後便會隨著年齡逐漸流失,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年輕時就開始「及早存骨本」。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民眾應主動了解個人風險,提早預防,尤其是女性、年長者、雌激素分泌減少者(如停經婦女)、具家族病史者,以及長期服用影響骨骼健康藥物等高風險族群,更應及早認識危險因子,掌握「存骨5招」,積極守護骨骼健康:
參考資料:
本部呂次長建德於本(114)年10月11日至15日率團出訪德國,拜會「聯邦教育、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BMBFSFJ,以下簡稱家庭部)政務次長Michael Brand、「聯邦國會健康委員會」副主席Dr. Stephan Pilsinger、「聯邦衛生部」(BMG)政務次長Dr. Georg Kippels,以及與「羅伯特科霍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簡稱RKI)進行交流。
德國家庭政策被視為社會福利的核心之一,其目前生育率約為1.3,高於台灣的0.9、女性勞動參與率已達77%,遠高於台灣的51.86%。家庭部Brand次長指出,自前部長馮德萊恩時期,德國即推動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並立法保障三歲以下兒童的托育權利,這與我國推動的「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方向一致,惟未來仍須強化托育服務覆蓋率,呂次長也分享總統賴清德提出的「社會投資策略」正是為減輕婦女照顧負擔、促進重返職場的政策方向。
這次與德國家庭部的交流,對少子化對策、長照服務人力培育、婦女及高齡就業政策等議題均獲寶貴啟發,家庭部過去曾與衛生部合併,後再分立,主因在維護家庭政策的完整性與延續性,我國刻正研議成立兒少專責機構,以應對少子化、兒童虐待等挑戰,德國之經驗值得台灣借鏡,未來將持續深化交流,共同面對高齡化與人口變遷的挑戰。
呂次長對於台德之健康保險、照護以及長照體系均有深入之研究,本年適逢我國推動健康保險三十周年,藉此機會呂次長與國會健康委員會Pilsinger副主席分享我國健康台灣政策與推動方向、當前健保制度改革,雙方亦就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經驗與合作進行討論。
德國已連續三年於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直接為我執言,呂次長拜會衛生部Kippels次長時,親自感謝德方對我之堅定支持,雙方均同意未來可在智慧醫療以及疾病監測兩方面加強合作。
RKI為德國「聯邦衛生部」轄下負責疾病控制和預防之機構,主要職責包含傳染病監控與防治、流行病學研究與公共衛生資料分析、疫苗建議、與公共健康危機應對。台灣為響應聯合國四方組織所提出之「One Health 聯合行動計畫(2022-2026)」,結合跨部門資源,準備推動「國家防疫一體聯合行動方案」,以提升我國對於人畜共通傳染病、環境食媒傳染病及抗生素抗藥性的預防整備與因應量能。此行呂次長拜會RKI副院長Johanna Hanefeld就兩國防疫一體跨部門合作之經驗交流,RKI「人工智慧中心主任」Katharina Ladewig並向訪團介紹該中心應用人工智慧(AI)依據RKI各部門需求,分析包含臨床、死亡率及社群媒體數據等大量未結構化數據資料,建立早期疾病警示系統、傳染病爆發偵測以及風險評估之經驗。
呂次長此行收穫豐碩,深化並開拓台德未來醫療公衛、社福等領域之合作契機。
有關邇來媒體關注加熱菸尼古丁含量標示及檢驗量能一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加熱菸業者應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食品藥物管理署已研發加熱菸尼古丁檢測方法,並備有檢測量能。
國民健康署審查加熱菸業者送審品項的健康風險評估時,均有要求提供尼古丁含量等數據。
根據《菸害防制法》第10條規定,菸品所含尼古丁、焦油,不得逾最高含量,並應以中文標示於菸品容器上。
此外,《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第7條規定,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之檢測方法,依國家標準為之;無國家標準者,依國內外通用之方法為之:同辦法第8條規定,菸品之尼古丁、焦油含量,應依菸品出廠檢測結果據實標示。
若違反《菸害防制法》第10條與《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將可依《菸害防制法》第29條第1項第6款規定,針對菸品製造或輸入業者,處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5百萬元以下罰鍰,販賣業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國民健康署昨(18)日已函請各縣市衛生局配合展開密集稽查行動,針對實體通路、販賣場所進行查核,檢視確認所販售產品是否符合《菸害防制法》的包裝、展示、販售、廣告促銷等各項規定,如查有違法事證,各縣市政府將依相關條文予以裁處。
有關今(10/19)日媒體報導「鏡片已核可、加鏡架賣要重罰」一事,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說明如下:
「鏡框」非屬醫療器材管理。前行政院衛生署99年8月10日署授食字第0991609429號公告已刪除「M.5842鏡框 Spectacle frame」品項。另符合「M.5844矯正鏡片」品項鑑別之產品,以醫療器材管理。倘非屬前述鑑別範圍之鏡片(如無度數的太陽眼鏡),則非屬醫療器材。
販賣醫療器材,應由醫療器材販賣業者為之。倘依個別民眾之需求,將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之矯正鏡片置入鏡框進行組合供該民眾使用,其裝配後之眼鏡無需另外申請醫療器材許可證。有關部分媒體報導所稱,前述配置眼鏡(把鏡片加上鏡框)要再報衛生局取得許可一事,非屬事實。
有關醫療器材屬性,須依產品原廠產品說明書(載明使用方法、功能用途及工作原理)據以判定。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第25條第1項規定,製造或輸入醫療器材須經核准並取得許可證,違者可處6萬至200萬元罰鍰;意圖販賣、供應而違反前述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全臺慶重陽,相揪來健走!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今(18)日舉辦「114年重陽全臺健走活動」,以「健康共融」為主軸,串連各地長者及民眾步出家門,吸引近萬人響應,一起邁向健康。
「114年重陽全臺健走活動」包含「實體健走」與「線上健走」,其中「實體健走」地點包含台北國父紀念館中軸廣場、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高雄衛武營公園、花蓮知卡宣森林親水公園,共約3千人參與;「線上健走」則是經由掃描QRcode加入活動,健走地點不限,但須限時完成2公里健走並上傳至系統,約6千人響應。
今天的活動透過全臺串聯薪火相傳儀式,傳遞健康與希望,且在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元年的關鍵時刻,除了健走活動外,也邀請臺北、新北、臺中、高雄、花蓮等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和企業共同協力,參與場邊設置的專業展攤,同時以趣味關卡提供民眾各項互動式體驗。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今天的健走活動融合健康、活力的元素,透過不同世代共同參與,喚起社會關注高齡議題,希望各界能以互相尊重、包容的態度,創造友善的環境,讓長者更願意踏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實現健康安老,落實賴清德總統「健康臺灣」的理念。
「善終」是人生重要的最後一哩路,國內預立安寧緩和療護意願線上簽署人數已達到109.7萬人。為了響應世界安寧日,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下稱器捐病主中心)今(18)日在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2025『心願追圓滿』世界安寧日路跑」活動,過程融入「思考、鼓勵、對話、圓滿」等4大情境,營造另類體驗。
全球安寧療護聯盟(Worldw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簡稱WHPCA)擇定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衛福部近年整合「安寧緩和療護」、「病人自主權利」及「器官捐贈」政策,並從兒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年齡層的角度,推動國人生命教育,深化不同族群的預立意願觀念。
衛福部表示,去年新增以健保卡「預立器官捐贈及安寧緩和意願」管道,大幅提升預立意願可近性及縮短註記天數,讓民眾的意願得以即時完成,其中預立安寧緩和療護意願線上簽署人數也達到109.7萬人,顯見民眾越來越重視自身善終的權益及保障。
衛福部也提到,西班牙那瓦拉大學的ATLANTES全球安寧緩和醫療觀察站,在今年的世界安寧日發布《全球安寧緩和醫療地圖》,從社區賦權、醫療政策、科研、教育、基本藥物使用,以及成人與兒童的安寧療護提供情況等6個面向、14項指標,評估各國安寧緩和醫療發展情況,臺灣高居世界第3名,僅次於德國及荷蘭,在亞洲地區則排行第一,這也是在2015年(世界第6名、亞洲第1名)、2021年(世界第3名、亞洲第1名)後,再次獲得國際肯定。
今年路跑延續6月器官捐贈音樂會的「心願」主題,延續器官捐贈的「達願」概念外,也加入安寧緩和療護的五全照護精神,讓家人間能夠更從容與彼此道歉、道謝、道愛及道別,自己的人生在最後的時刻,亦因完成心願而更加圓滿。心願的達成,不僅是預立意願,更重要的是與家人共同討論取得共識,做出最貼近病人想法的醫療或器官捐贈決策。
另外,在園遊會也安排安寧療護繪本導讀、預立意願三法闖關活動等,讓家長與兒童共同探索善終的核心價值。
衛福部持續鼓勵民眾可持健保卡、自然人憑證至「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線上預立器官捐贈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並鼓勵國人多參與器捐病主中心的生命教育課程、講座,以更全面瞭解預立意願三法(安寧緩和療護、病人自主權利及器官捐贈)的觀念,並能打開心房與家人聊聊心願、對於善終的想法,讓自己在生命結束之際,留下與家人間的美好回憶。
菸害防制法於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嚴管符合菸品定義的新型態菸草產品,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2家業者、14個加熱菸品項及4款組合元件被核定通過,為了確保未有不符規定銷售之情形,衛福部石崇良部長、國健署沈靜芬署長今(17)日偕同台北市衛生局突擊通路現場稽查,同步國民健康署協同新北市衛生局實地現場稽查,也宣示中央與地方政府正式啟動加強稽查,杜絕任何不法行為。
此次稽查突擊臺北市三家超商,稽查有兩大重點,其一是確認販售通路是否符合規定。根據《臺北市新興菸品管理自治條例》,校園周邊50公尺內販賣加熱菸,最高可處新臺幣5萬元罰鍰;校園周邊50公尺外的超商,則須依《菸害防制法》規定張貼警示標示、限制展示面積不超過2平方公尺,並於銷售時確實查驗購買者年齡與身分證件,落實「問年齡、示證件、知法令」原則。
其二是檢視菸品販售方式是否符合規定。石崇良部長重申,加熱菸屬於指定菸品,須遵守《菸害防制法》相關規定,不得促銷、廣告或違規展示。若販賣、供應、展示違法,最高可處新臺幣5萬元罰鍰;若進行廣告或促銷,最高可處新臺幣50萬元。
根據《菸害防制法》規定,菸品或指定菸品(含必要之組合元件),也不得以「採訪、報導介紹或假借他人名義之方式宣傳」進行促銷或廣告,因此,新聞報導內容若強調菸品市場反應、銷售狀況,並以正面、引人購買的方式呈現,例如使用「熱銷」、「搶購一空」、「排隊秒殺」、「網友狂推」、「爆量賣出」等詞句,或揭示品牌與型號、價格、折扣、購買通路與連結、開箱評測與好評推薦等,均可能被認定為變相廣告或促銷,可依《菸害防制法》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石崇良部長、沈靜芬署長共同強調,任何違法販售或誤導青少年吸菸的行為,都將依法處理,決不寬貸,也呼籲民眾應確實遵守相關規範,若於社群媒體張貼加熱菸開箱、推廣貼文或影片,亦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查處。
國民健康署將與各縣市衛生局持續合作,針對實體通路、校園周邊及網路平台加強稽查,並且定期公布電子煙及加熱菸查處成果,防止新興菸品流入青少年族群及孕婦族群。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發現疑似違法販售或廣告情形,請檢附具體事證,向所在地衛生局檢舉,或撥打免付費專線0800-531531進行通報。
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高屏業務組為提升便民服務品質,持續由轄區各工農漁會投保單位協助服務會員辦理健保各項業務,並透過評比活動,互相觀摩,以期提供更優質服務。高屏業務組於今(17)日舉辦114年高、屏、澎地區工、農、漁會投保單位績優表揚,本次參與評比共有791家,其中16家脫穎而出,並由高雄市外燴飲食職業工會榮獲總冠軍,該工會強化網路申報作業,積極宣導會員下載健保快易通APP、加入健保署LINE及辦理虛擬健保卡等服務,堪為典範。另高雄市鳥松區農會與屏東縣中藥服務工會連續8年獲獎,配合健保業務數位化及宣導健保各項重要政策。
住在澎湖的黃先生,從事旅遊業,因半工半讀的女兒,無離職證明而無法辦理加保,經洽職業工會,在承辦人了解後,透過健保署「多憑證網路承保作業」系統各項功能,如可供查詢公司轉出日並直接線上辦理加保以及明細證明,非常方便。黃先生相當肯定投保的職業工會善用健保建置資訊系統申辦相關業務,更快速、便捷管道服務會員,實在便民又環保。
高屏業務組林淑華組長表示,健保署積極推動數位便民服務,轄區791家工、農、漁會是連結95萬多名會員生活的重要據點。該組自107年起推動「健保五夠讚」評比,鼓勵單位精進服務,目前已達98%單位使用「多憑證網路承保作業」系統,每年網路申報健保業務逾27萬筆,36萬名會員下載健保快易通APP,感謝各工農漁會與健保署合作,持續以民眾需求為核心之數位科技應用,提供更智慧、貼心的健保服務,共創健康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