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焦點新聞  
  • 開學防菸不鬆懈 善用「拒菸八不」遠離同儕誘惑
  • 2025/9/3 上午 10:58:00
  • 新學年開始,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孩子易受同儕影響,尤其在新生入學或在校期間吸菸問題上更需提高警覺。研究顯示,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開始吸菸的機率比沒有的朋友高出 17.5 倍。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並呼籲青少年善用「拒菸八不」技巧,勇敢拒菸。

    青春期吸菸風險高 菸商行銷手法加劇尼古丁上癮危機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為守護各階段在校學生及兒少的健康,自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進一步擴大禁菸場所範圍,尤其增加大專院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等,全面將各級學校及幼托場所納入禁菸範圍,致力營造各種場域的無菸環境。

    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是養成吸菸行為的關鍵階段,此時社交圈逐漸擴大,青少年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各類菸草與尼古丁產品1。此外,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大腦對尼古丁的成癮作用更加敏感,並影響學習、記憶等心肺及腦部功能2。近年,菸商持續利用時尚包裝、迷人設計與社群行銷等吸引年輕人的方式,擴大潛在吸菸族群,同時也使戒菸難度提高,讓吸菸者長期暴露於有害物質中,難以戒除菸癮。

    同儕影響大,向菸說不,青春最酷

    青少年容易受到同儕吸菸行為影響,根據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3顯示,若周遭有吸菸的朋友,其開始吸菸的機率大幅提高,甚至比沒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高出17.5倍(國中生22.7倍、高中職學生13.1倍)。此外,未曾吸菸學生中,有17.9%表示,未來一年內好友提供紙菸時,自己可能會吸菸(國中生13.6%、高中職學生21.9%)。由此可知,同儕吸菸是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重要因素。朋友是青少年在社交中不可或缺一環,若身邊好友有吸菸行為,可能會削弱青少年對菸品危害的認知與警覺心。國民健康署提醒,善用「拒菸八不」4,勇敢向菸說不,並號召身邊親友加入拒菸行列!

    「拒菸八不」:

    1. 不接受(堅持拒絕):堅定拒絕可有效化解對方的要求。

    2. 不隱瞞(告知理由):用簡單的理由拒絕對方的要求。

    3. 不尷尬(自我解嘲):幽默自己,我就是不做,又何妨!

    4. 不逗留(遠離現場):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藉機遠離現場。

    5. 不縱容(友誼勸服):以友情為出發點,動之以情,規勸對方。

    6. 不硬碰(轉移話題):邀請一同做別的事,化解情境。

    7. 不被說服(反說服法):用道理、證據說服對方。

    8. 不被激將(反激將法):反將一軍,能不盲從朋友意見,才是成熟。

    跨部會攜手合作 營造無菸樂學環境

    為因應傳統菸品及新類型產品(如: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等)對青少年健康危害,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工作,由教育部頒布「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以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學校衛生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社區關係、健康服務)為基礎,明定各級學校菸害防制工作內容。此外,針對年輕族群開發特色宣導教材,提升青少年對菸害防制的健康素養,持續製作並推廣無菸環境相關的宣導素材,藉由多元管道傳播,觸及青少年及年輕族群。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亦與各級學校或地方教育局合作,針對有吸菸行為之學生辦理青少年戒菸教育,並協助轉介使用戒菸服務。

    開學,是一段新學期的開始,也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好時機。面對各類菸草與尼古丁產品的誘惑,青少年需要更多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國民健康署再次呼籲,使用任何形式的菸品都有害健康,且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各位家長可以留意孩子是否有不明的裝置、不明的氣味、不明的花費或驟變的行為,及早發現、適時關懷,共同營造一個無菸、健康、支持的成長環境。

     ​參考資料:

    1. Distal and proximal family predictors of adolescents’ smoking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latent curve model analysis
    2. Nicotine on the developing brain
    3. 國民健康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4. 國民健康署國中學生電子煙防制教材
  • 上週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籲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適逢開學期間,校園亦請加強孳清
  • 2025/9/2 下午 03:32: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公布國內上週(8/26-9/1)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6例為高雄市鼓山區群聚案,發病日介於8月25日至8月28日;另2例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其中指標個案於8月28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8月29日就醫並通報採檢後,確診為登革熱第二型,另一位為指標個案同住家人,8月31日接受採檢亦確診感染登革熱病毒第二型,研判為一起家庭群聚事件,因2名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及鼓山區活動史,感染源尚待釐清。衛生單位持續針對確診個案住家及工作地周圍進行孳生源查核等相關防治工作。

    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9/1累計12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均居住高雄市,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155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介於7-193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以印尼(53例)為多,其次為越南(35例)、菲律賓及泰國(各18例)。全球今年登革熱病例數累計逾394萬例,主要分布於美洲,其中,以巴西、哥倫比亞及墨西哥等國病例數為多;亞洲越南、泰國、孟加拉、菲律賓、寮國、印度及中國疫情上升,馬來西亞疫情持續,斯里蘭卡病例數亦高於去年同期;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疫情亦上升。

    疾管署提醒,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日國內各地晴朗悶熱,午後多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及傳播,請民眾澈底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於雨後加強巡檢,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活動史。另適逢開學期間,亦提醒師生返校留意校園環境,如發現積水容器應清掃並移除,避免校園病媒蚊孳生。

    疾管署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 近期國內再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適逢開學期間,籲請家長、教托育機構、學校和醫療照護機構加強防範腸病毒
  • 2025/9/2 下午 03:31: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中部2名未滿月男嬰,皆於8月中下旬發病。案1因母親產後發燒住院觀察,出生第5天出現血氧下降,次日因活動力下降轉院治療,並出現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及肝指數上升等疑似敗血症徵候,經治療病情穩定,目前已出院返家。案2出生後因早產住院,出生後第10天發燒,次日因活動力不佳並出現疑似敗血症徵候轉院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2案經通報檢驗後確認均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1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12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而近期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呈持平趨勢,第35週(8月24日至8月30日)門急診就診計7,534人次,與前一週(7,548人次)相當;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及克沙奇A6型;近期伊科病毒1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且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病例,評估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仍持續。

    疾管署表示,目前社區監測仍有伊科病毒11型活動,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風險持續,由於成人或幼童感染後的症狀通常較不明顯,與感冒症狀不易區別,準媽媽產前14天若有出現疑似症狀(含發燒、呼吸道症狀及腹瀉等),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家有孕產婦之民眾亦應落實良好個人衛生,有症狀者應與孕婦及新生兒適當隔離。醫院嬰兒室、產後護理之家及托嬰中心等高風險機構,應持續落實訪客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孕產婦入住時務必詢問產前14天至分娩後與同住家人(含家中其他兒童)是否出現疑似症狀,針對疑似感染的孕產婦、新生兒與嬰兒,應採取適當隔離防護,並及時給予適當診斷及醫療處置。另適逢開學期間,學童返校互動機會增加,教托育機構人員與家長應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觀念,並維持幼童活動環境清潔與通風,定期以500ppm含氯漂白水重點消毒幼童常接觸表面,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另家中嬰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防治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疾管署公布新增5例類鼻疽及3例鉤端螺旋體病病例,呼籲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發燒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相關暴露史
  • 2025/9/2 下午 03:30: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公布國內上週(8/26-9/1)新增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為居住南部地區,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皆具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8月上旬至下旬。個案多因發燒、頭痛、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就醫,經疫情調查發現,有2名個案因工作有汙水汙泥接觸史;5名個案均住院治療中,同住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另上週新增2名類鼻疽死亡案例,均為上週已公布之個案,分別為南部70多歲男性與90多歲女性,均於8月中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皆無汙水汙泥接觸史,皆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其中1人有癌症病史,因病情持續惡化,於8月下旬死亡。

    疾管署表示上週另有新增3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分別為居住於北部2例及中部1例,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上旬至下旬。其中8月下旬發病個案尚在疫調中;另2名個案因發燒、腹瀉等症狀就醫,於潛伏期間皆無國外旅遊史,均有高風險環境(老鼠出沒)或汙水汙泥接觸史,於治療後皆已出院,同住及職場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相關衛生教育。

    疾管署指出,今(2025)年國內累計5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7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24年(81例)及2005年(62例),以65歲以上(33例)和50-64歲(16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41例)為多,其次為臺中市(7例)、臺南市(3例)、屏東縣(3例)、宜蘭縣(1例)。另今年累計37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以50-64歲(15例)、25-49歲(10例)及65歲以上(10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於13個縣市,以新北市及臺中市(各7例)為多,其次為高雄市(6例)及臺南市(5例),其餘9個縣市介於1-3例。

    疾管署提醒,類鼻疽之病原菌存在於受污染的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由於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病原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除了接觸傳播外尚可能經由食入受污染的水或吸入性感染。而鉤端螺旋體廣泛存在於齧齒類動物(如老鼠)、野生動物、寵物(狗,貓較少見)和牲畜(牛、豬、馬)等,受感染的動物可能無症狀,但其尿液大量排菌,污染水及土壤,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易發生於經常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排泄物污染之水源或屠體組織之工作者(如農民、畜牧業者等)。疾管署強調,民眾進行滅鼠工作、風災後清理家戶內外環境或因工作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排泄物污染之水源或屠體組織,應佩戴口罩、防水手套及穿著長筒雨鞋,脫下裝備時記得清洗雙手,飲用水請澈底煮沸,使用自來水清洗食材及水果;此外,如有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污水污泥與動物接觸史及職業暴露史,以及早診斷與治療。

    疾管署持續監測災後各類傳染病疫情,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請詢問TOCC並評估給予適當治療,以及儘速通報並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 「APEC建構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 今隆重登場 健保署攜手國際夥伴提升照護品質 實現健康願景
  • 2025/9/2 上午 11:06:00
  •   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於今天(9月2日)假台北萬豪酒店舉辦 「APEC建構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APEC Workshop on Strategies to Enhance Integrated People-Centered Health Care)」,邀請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8個亞太地區APEC經濟體合作夥伴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支持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之最佳治理、問責與框架實踐」、「健康賦權:運用數位科技強化整合式照護服務並減少健康不平等」以及「有效的整合照護模式:社區參與、跨部門合作、提升品質與成果」等三大關鍵主題,分享並聚焦推動過程的寶貴經驗與所面臨的挑戰。

      衛生福利部林靜儀次長開幕致詞指出,隨著人口快速高齡化,慢性疾病盛行率持續上升,相關醫療支出亦隨之增加,對我國衛生體系帶來挑戰。對此,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提供更公平、個別化且跨團隊的照護,已成為當前政策重點。健保署多年來持續推動此模式,並順應科技發展進行數位轉型,建置個人化的初級照護資訊整合平台,不僅提升民眾獲得全方位照護的便利性,也優化整體醫療環境,減輕醫療人員負擔。林次長期盼藉由此次工作坊,促進各經濟體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更具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

      增進全民健康為健保署的重要使命,提升醫療可近性則是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重要關鍵。近年為因應新興健康挑戰,健保署積極推動多項整合照護計畫,包括「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提供慢性病患者全面且持續的整合性醫療服務。另為縮小偏鄉與都會地區的健康差距,積極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鼓勵醫療院所組成全人照護團隊,提供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個案追蹤與健康管理等多元服務,並結合數位科技強化偏遠及離島地區的醫療可近性,進一步實踐健康平權的理念。

      此外,健保署為讓與會人士能瞭解台灣健康照護領域中數位科技的應用成果與整合照護的實踐經驗,於9月3日前往工業技術研究院與錸工場進行實地參訪活動。

        APEC為臺灣正式參與的國際平台,健保署近年持續辦理APEC相關工作坊,不僅促進臺灣與APEC經濟體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契機,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衛生領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為全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 14次公費產檢 給媽咪與寶寶最安心的守護
  • 2025/9/2 上午 10:44:00
  • ‎為守護母嬰健康,國民健康署提供孕媽咪14次公費產檢,113年利用率達96%以上。每次產前檢查除了包含問診、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等例行項目外,亦依妊娠週數安排重要檢驗,確保孕媽咪與胎兒健康,讓孕期過程更安心也更有保障。

    公費產檢有保障 陪伴孕程每一步

    國民健康署提供孕婦14次公費產檢服務,貼心陪伴準媽咪安心度過孕程,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民眾最常來電詢問的產檢問題是「國民健康署補助的產檢服務有哪些?」其次為「產檢補助應如何申請?」而來電的民眾當中,除了7成是孕媽咪,2成是準爸爸,更有1成是長輩,顯示全家共同關心孕期健康。

    產前檢查除了例行檢查項目內容:問診、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尿糖、尿蛋白等,在特定的妊娠週數還有提供重要的檢驗檢查項目:

    • 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宛如和寶寶的「視訊連線時刻」,讓準爸媽能親眼看到胎兒的狀況。國民健康署提供孕婦3次公費超音波檢查(孕期前、中、後各一次),可檢測胎兒心跳、測量各部位生長情形,並評估胎盤位置與羊水量,協助醫師掌握孕程狀況,守護母嬰健康。
    • 貧血檢驗:台灣有10~20%的孕媽咪在初期產檢時為貧血,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早產、發展遲緩等問題,並增加孕產婦心肺負擔、難產等發生機率;孕媽咪可透過懷孕中期(妊娠第24至28週)補助的貧血檢驗,及早發現貧血情形,並透過均衡飲食、攝取營養素或經醫師評估使用補充劑,來降低母胎相關併發症風險。
    • 妊娠糖尿病篩檢:別讓高血糖干擾與寶寶的連線!妊娠糖尿病是高危險妊娠疾病之一,孕媽咪應於妊娠第24至28週時進行篩檢,可與貧血檢驗同時進行。檢驗前須禁食8小時,並空腹飲用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進行耐糖試驗(OGTT),以確保結果準確。孕期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血糖監測,可有效降低生產併發症風險。
    • 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乙型鏈球菌是人類腸胃道及生殖泌尿道常見的細菌,約有近2成的孕婦產道帶有此細菌,因此,準媽咪可於懷孕第35至37週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如檢驗結果為陽性,醫師會進一步評估及於待產時提供預防性之抗生素治療(可由健保給付),以降低新生兒感染。
    • 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孕期當中,除了上述的檢驗或檢查項目,國民健康署提供2次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服務(第1孕期及第3孕期提供各1次),衛教內容包含維持母胎安全、孕期營養、生產準備計畫、母乳哺育及孕期心理適應等多元主題,提升孕媽咪的健康知識與自我照護能力,並以最佳狀態迎接分娩。

    產檢服務免申請 全面守護孕期健康

    如何開始使用產檢服務呢?當孕媽咪經醫師診斷確認懷孕後,產檢院所會發給每位準媽媽一本「孕媽咪健康手冊」,每次產檢須攜帶「孕媽咪健康手冊」及健保卡,依建議時程前往有健保特約的產檢醫療院所進行產檢,免申請,即可享有每次的產檢服務。

    政府送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就是媽媽的定期產檢!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呼籲所有孕媽咪善加利用產檢補助資源,產檢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要環節,有國民健康署陪伴守護,讓每位孕媽咪「好孕一身,幸福一生!」

    如有孕期照護或產檢相關問題,可至國民健康署孕產兒關懷網站及健康九九官網媽咪好孕館了解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抱緊您,抱緊您),由專業人員為您解答。

    延伸閱讀:

     

  • 日本食品回歸正常管理措施
  • 2025/9/1 上午 11:51:00
  • 政府在優先確保食安、維護國民健康的前提下,參考及接軌世界多國管理,依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評估日本食品應回歸正常管理措施。

    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公開資訊顯示,日本政府已採取妥適的監測及因應措施,並依監測結果滾動式更新其國內之食品管制,有效管控食品供應鏈之安全性。國際上原有53個國家(地區)對日本食品採取管制措施,已有49個國家(地區)完全解除管制措施,包括法屬玻里尼西亞在113年解除管制措施,目前僅剩中國(含香港、澳門)、韓國、俄羅斯及臺灣,仍對部分或全部產品停止輸入或要求提供輻射或(及)產地證明。

    我國已參考國際相對嚴格的標準做為我國的食品輻射容許量標準,另於111年2月21日及113年9月25日,陸續調整日本食品管制措施。111年2月21日至114年7月31日期間,就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檢驗21,717批,且14年來在邊境檢驗26.3萬餘批次,檢測結果均符合我國標準及日本標準,不合格率為0。依據我國對日本食品之風險評估結果,額外輻射曝露所產生的風險亦為可忽略。

    綜上,衛生福利部預告廢止「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即禁止進口之規定)草案,回歸源頭管理及邊境管制,即由日本政府就其限制流通之食品品項,由該國進行管制,並由我國主管機關於邊境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持續依據風險管控機制,抽樣檢驗輻射,確保食品安全。前述草案將進行為期60天的預告期間,以蒐集各界意見。

  • 部長交接典禮
  • 2025/9/1 上午 11:00:00
  • 衛生福利部卸任邱泰源部長與新任石崇良部長於今(1)日上午10點舉行交接典禮,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擔任監交人,陳政務委員致詞時,除感謝邱部長自113年5月20日上任以來,以其深厚醫療專業背景與豐富的經歷,將「全人全齡健康照護、醫療與長照整合、優化醫療環境與創新發展」作為核心目標,積極促進醫療制度與長照體系的無縫連結。任內啟動長照3.0,實現健康老化、在地老化、安寧善終的願景,同時完成「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第一階段核定作業,開啟實踐健康臺灣藍圖的第一步,以務實而真誠的態度,帶領衛福部團隊穩健推進。同時,期許新任的石部長引領衛福部不斷創新與精進,為人民打造更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新任石部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 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師,並歷任衛福部綜規司、醫事司司長、主任秘書、常務次長及健保署署長等多項要職,展 現出卓越的執行力及領導力。石部長對於衛福部各項政策與體系運作極為熟稔,各界期許在石部長的領導下,以更宏觀的視野,推動健保、醫療與長照三大面向的全面銜接,帶領全體同仁持續努力,落實推動各項政策,並優先處理「醫療、心理及社會韌性」,讓臺灣成為一個「從出生到安老」都能安心生活的健康社會,為衛福園地再創新局。

  • 衛福部回應臺北市政府新聞稿 澄清長照涵蓋率爭議 衛福部:數據呈現應回歸專業
  • 2025/8/29 下午 03:00:00
  • 針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發布新聞稿,指稱本部計算方式「未將本市多元方案納入」及「無法反映實情」,本部澄清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的計算方式,係依全國一致標準辦理。分子為實際使用長照2.0服務人數,分母則為推估長照需求人口,目的在於確保各縣市比較基準一致,並反映資源布建與實際使用情況。

    台北市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數據如下:

    111年:47.33%(全國為69.51%,排名20)

    112年:53.51%(全國為80.19%,排名20)

    113年:58.10%(全國為84.86%,排名20)

    台北市所提「照顧替代率」與本部統計指標性質不同。該計算方式將健康促進、社區據點參與者及家庭照顧者等多元方案納入分子,卻未相應調整分母,與學術及專業通行作法不符,因此與長照涵蓋率無法直接比較。若將所有參與健康促進的長者視為分子,則應以全市65歲以上人口為分母,否則將造成誤導。

    本部肯定台北市推動多元服務的努力,也理解地方政府希望展現成果的用心。數據呈現應以嚴謹、專業為本,才能正確評估長照服務是否真正滿足失能者需求。本部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合作,確保長照服務資源公平布建,共同提升全國長照品質。衛福部將繼續秉持公平、公正的立場,推動社會福利政策,並期盼各方攜手為民眾創造更實質的福祉。

  • 國內球黴菌症境外移入病例數增加,籲請有流行地區活動史之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就醫時務必告知活動史
  • 2025/8/29 下午 01:34:00
  • 針對臺大醫院今(29)日舉辦記者會報告境外移入球黴菌症病例增加,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由副署長羅一鈞出席該記者會並表示,球黴菌症為美國西南部、墨西哥、中南美洲之山谷及沙漠地區之流行病,亞洲並非球黴菌症流行地區,臺灣也未有本土病例,且球黴菌症不會人傳人,評估國內無流行傳播風險,但因境外移入病例有增加趨勢,疾管署已儲備球黴菌症血清抗體等檢驗試劑及建立送驗機制,並將透過多元管道加強前往流行地區旅遊、工作及居住之國人衛教宣導。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公布資料,美國境內每年約有二萬人確診感染球黴菌症,病例主要發生於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而墨西哥、中南美洲等乾燥地區亦為流行區。球黴菌症非屬我國須通報之法定傳染病,過往國內醫療機構曾於醫學文獻發表8例散發之球黴菌症個案報告,均有國外流行地區旅遊或活動史,無本土感染病例。

    疾管署指出,球黴菌存在於流行地區鹼性、沙質土壤中,主要透過吸入含球黴菌孢子之塵土而感染,特別是在發生強風或沙塵暴後;但不會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傳染。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約四成患者於潛伏期1至4週後出現發燒、疲倦、咳嗽、呼吸喘、頭痛、肌肉或關節痠痛、夜間盜汗、皮疹等症狀。少部分人(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具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出現肺部或其他部位的嚴重感染。惟整體之致死率仍低於1%,大多數球黴菌感染的病人不需要治療,即可自行痊癒;若為球黴菌症嚴重疾病或發生嚴重疾病的高危險群,可依醫囑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

    疾管署提醒,臺灣雖非球黴菌症之流行地區,然因國人至國外流行地區旅遊、工作、留學與居住之頻率增加,且球黴菌症之發生率有因氣候變遷而上升之趨勢,民眾仍應留意感染風險,特別是易造成嚴重疾病之高風險族群。建議至流行地區之民眾應避免至工程建設或挖掘土石等易有塵土飛揚之地點;若無法避免,建議佩戴合適之N95口罩。發生沙塵暴時,建議待在室內並緊閉門窗,且可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4週內曾至或居住於流行地區之民眾,如出現疑似感染球黴菌症症狀,就醫時請告知醫師近期之流行地區活動史,以利早期正確診斷疾病。

    疾管署已建立球黴菌症送驗機制並於今日發布致醫界通函提醒醫療院所,醫師如遇出現疑似症狀個案請加強詢問流行地區活動史,必要時可採集臨床檢體送驗。另已於疾管署全球資訊網建立相關衛教資訊供民眾查閱 (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傳染病介紹>其他傳染病>球黴菌症)。

  • 健保有愛 攜手跨機關合作 關懷弱勢民眾
  • 2025/8/29 上午 11:30:00
  • 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持續推動關懷行動及時援助弱勢,透過設置「弱勢民眾通報平台」,並以跨機關共同合作協助弱勢民眾解決健保欠費。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透過「弱勢民眾通報平台」通報個案,健保署臺北業務組接獲後,立即啟動協助申請健保愛心專戶清償健保欠費,以解燃眉之急,保障民眾醫療權益及安心就醫。

    住在宜蘭市林先生,因年紀大無法繼續從事臨時工,尚須扶養老母親。雖有成年子女支應日常生活所需,惟家中經濟仍陷入困境,更無力繳納健保費。今(8/29)日健保署臺北業務組與宜蘭執行分署共同訪視關懷林先生,同時健保署以愛心專戶善款協助繳納健保欠費。林先生表示,感謝各界伸出援手協助,並對於健保署用心與相關單位共同幫助度過難關,感受到社會滿滿的溫暖。

    臺北業務組攜手轄區執行分署,以跨機關合作關懷協助弱勢民眾。當執行分署得知民眾因逢變故,生活陷入困境,無力繳納健保費時,分署透過「弱勢民眾通報平台」或以電話、傳真等通報。健保署接獲後立即啟動弱勢協助措施。未來,健保持續秉持守護弱勢理念,與跨機關合作,以更多元管道協助經濟困難民眾及時得到援助。

    李純馥組長強調,關懷弱勢是全民健保願景之一,健保愛心專戶累積社會各界愛心,匯集眾人力量,守護弱勢家庭。同時,健保署對所有捐款者表達誠摯的敬意,並審慎運用每筆善款,讓愛心持續綿延不斷。

     

  •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逾3成5 七夕戒菸愛才永遠
  • 2025/8/29 上午 10:44:00
  • 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達35.6%,因應七夕情人節到來,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民眾,愛護家人最實際的作為,就是將「戒菸」作為送給另一半最好的情人節禮物。研究指出,戒菸能有效守護同住家人健康,並降低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風險;若伴侶能互相扶持,更能提升戒菸成功率,讓愛不被菸霧所遮蔽。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高

    自民國98年《菸害防制法》修法上路並嚴格取締公共場所吸菸後,吸菸行為多轉入私領域,也因此增加了同住伴侶暴露於二手菸的風險。依歷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113年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35.6%,相較111年28.9%有上升趨勢,為守護同住伴侶與家人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者應多為家人著想,減少在家吸菸,甚至下定決心戒菸。

    愛妳/你大於菸癮,這才是真浪漫

    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正是表達愛意與承諾的浪漫時刻。除了送禮、約會,不妨送給心愛的伴侶一份最真摯的禮物:一個健康的無菸霧承諾。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二手菸霧是指當人們吸菸時,充斥在餐廳、辦公室、住宅或其他封閉空間的菸霧。二手菸害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和肺癌,全世界每年約160萬人過早死亡。WHO也發出聲明,戒菸永遠不嫌晚。戒菸可以顯著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將疾病風險降低至與從未吸菸者相當。愛是責任,也是守護。今年七夕,用「不再吸菸」的承諾,給摯愛一個無菸、健康的未來。

    戒菸,就是愛的承諾

    研究顯示,伴侶的吸菸習慣會深深影響戒菸成效。如果另一半不吸菸,吸菸者在兩年內戒菸成功率可提升;反之,若另一半吸菸,戒菸率則下降。愛,不該被菸霧遮蔽,給彼此一個無菸的承諾,就是守護健康最溫柔的表現。七夕之際,吸菸者不妨以「戒菸,就是愛的承諾」這份實際行動,向伴侶與配偶表達深情與珍惜。

    民眾可撥打免付費戒菸專線 0800-636363,或至全國近2,7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療院所與社區藥局接受免費諮詢與協助。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者,七夕情人節開始,與伴侶攜手戒菸,用行動守護彼此的健康。

    戒菸資源:

    •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
    • 全國近2,7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網址
    • 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

    資料來源:

    1. 國民健康署113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
    2. Tobacco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obacco
    3. Effects of tobacco on health  https://www.who.int/europe/news-room/fact-sheets/item/effects-of-tobacco-on-health
    4. Chiara Canta* and Pierre Dubois(2015), Smoking within the Household: Spousal Peer Effects and Children’s Health Implications, BE J. Econ. Anal. Policy 2015; 15(4): 1939–1973
  • 嬰兒配方食品皆嚴格規範 守護嬰兒健康
  • 2025/8/28 下午 06:11:00
  • 近期網傳「嬰幼兒奶粉一半以上是糖,因為很甜可能導致過動」,此說法並非事實。政府針對嬰兒配方食品皆依食品安全相關法規進行管理,成分含量受到嚴格規範,守護嬰兒健康。

    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之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每個產品皆符合嬰兒成長發育所需之營養需求,其每100毫升之糖含量與母乳可提供乳糖含量6.7-7.8克,並無明顯差異,相關資訊可於「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首頁>整合查詢服務>食品>核可資料查詢)查詢。

     衛福部食藥署支持以母乳哺育為優先,不論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只要是符合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都是好的選擇。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的嬰兒配方食品及正確的食用方法,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並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

    有關該短影音播放內容,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1條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衛福部食藥署已於8月28日依消費者政策管道(Consumer Policy Channel , CPC)通報Meta公司進行下架處理。

  • 長照輔具服務再升級,清潔消毒有章可循
  • 2025/8/28 下午 03:30:00
  • 為強化長照輔具租賃服務管理,保障使用者安全及健康,衛福部於114年8月27日公告「長照輔具清潔及消毒指引手冊」,提供租賃輔具之清潔、消毒、檢查、維修、包裝及儲存等作業流程,作為地方政府及長照輔具特約單位參考依循。

    衛福部持續推動長照輔具服務朝向租賃為主、購置為輔,讓長照失能者可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及需求,因應使用情境彈性調整,更換適當的輔具,提升個人自主生活能力。此外,衛福部於114年6月19日公告之「長期照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自115年7月1日實施全租賃智慧科技輔具,不僅可提供民眾多元選擇,更可藉此帶動輔具製造業,同時也促進清消、維修、流通等產業鏈發展。

    落實租賃輔具清潔與消毒,為輔具租賃服務之核心品質,讓租賃使用者更加安心,亦為輔具特約單位的重要課題,衛福部期待透過完備租賃輔具之清潔及消毒指引,確保長照服務對象獲得更安全、可靠的輔具服務。

    「長照輔具清潔及消毒指引手冊」可至衛福部長照專區「服務項目/給付及支付/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查詢下載。

  • 國民健康署對嬰兒哺育立場說明
  • 2025/8/28 下午 03:25:00
    1. 本署尊重媽媽對嬰兒哺育方式之決定與母乳哺餵意願。在媽媽身心狀況及嬰兒健康允許之情況下,鼓勵媽媽哺餵母乳,並積極倡議提供友善的母乳哺育支持環境,包括強化母嬰照護人員知能及技能訓練、於產前衛教時提供完整資訊和諮詢管道,於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提供媽媽有關嬰兒餵養諮詢等。
    2. 不論母乳或配方奶,只要是符合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都是好的選擇,本署亦製作「如何沖調嬰兒配方奶粉」以及「嬰兒奶瓶餵食指導及注意事項」,提供哺餵配方奶的媽媽及家人參考。
    3. 民眾若有嬰兒哺育相關問題,包括母乳或配方奶哺餵等,均可善用本署孕產兒關懷網站所提供衛教資訊,或撥打諮詢專線0800-870870。
  • 國內8月新增3例本土病例;WHO宣布M痘疫情持續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籲請符合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 2025/8/28 下午 02:51: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際M痘疫情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下稱WHO)已於8月20日宣告將M痘疫情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狀態再延長1年,並建議各國要持續落實監測通報、強化相關防治科學研究、加強社區合作與投入防疫資源。國內暑假期間為M痘疫情流行高峰,8月仍新增3例M痘確定本土病例,為20至40多歲男性(北部1例及中部2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為散發病例,呼籲具風險行為者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疾管署指出,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27日累計確診483例病例(451例本土及3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積27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中國2例、香港及泰國各1例),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另全球M痘疫情持續,自今年初截至7月31日已累計逾3萬4千例病例,138例死亡,病例主要發生在非洲及美洲。亞洲包括中國、紐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等持續報告零星疫情,其中,中國7月報告135例病例。

    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為預防M痘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疾病保護力僅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保護力則可高達9成。疾管署統計,截至8月24日已有101,515人接種1劑M痘疫苗,其中70,189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顯示仍有31,326人(占31%)待接種第2劑疫苗,時為暑假活動及旅遊旺季,仍處國內M痘流行高峰期,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整接種,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目前全國共278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公費M痘疫苗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M痘專區/M痘疫苗/M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項下查詢。另「不符合公費」M痘疫苗接種資格,「經醫師評估」確有暴露風險者,可至全國8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自費接種M痘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國際旅遊與健康/旅遊醫學門診項下查詢。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健康戀愛起步 生育規劃護航青春人生
  • 2025/8/28 上午 10:34:00
  • 七夕情人節到來,青少年正值身心發展關鍵期,若缺乏正確性知識與自我保護觀念,可能因過早懷孕,不僅增加妊娠高血壓、貧血、早產等健康風險,也會造成學業、情感與工作等長遠影響。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談戀愛應以彼此尊重與自我保護為前提,並將生育納入人生規劃中。

    珍惜青春不冒險,守護身心才完整

    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113年我國未成年生育人數為315人。青少年在同儕或戀愛關係中,容易因衝動或壓力做出不當決定,若未具備充分準備就提早面臨懷孕,不僅影響健康,也對未來的人生規劃造成長遠影響。

    在生理方面,未成年孕婦生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會增加妊娠高血壓、貧血或難產等風險;對新生兒而言,也可能會增加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機會,這些狀況不僅危及媽媽健康,也可能影響寶寶一生的發展。

    在心理方面,青少年正處於自我探索與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對情感的理解與掌握仍有限,容易因一時情緒或同儕影響,而做出未經深思的決定。若發展成過度親密或依賴的關係,可能導致壓力、焦慮與感情困擾,甚至影響學習與人際關係的發展,對於自我認同與未來人生帶來長遠影響。

    生育也有黃金期,選對時機最重要

    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表示,生育是一生中重要的決定,青少年若未來有打算生育,建議可及早思考並納入人生規劃的藍圖中,並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不僅有助於母嬰健康,也較能兼顧家庭、學業與職涯發展。

    國民健康署提醒青少年正值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應將戀愛視為自我成長的一部分,讓愛情成為成長的力量,而不是壓力的來源。其他有關青少年人際與親密關係的衛教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青少年好漾館」網站查詢。

    延伸閱讀:

    1. 【人「生」大事旅行手札】生育規劃手冊
    2. 【青春戀習題】情境式互動影片
    3. 【我的身體我做主】
  • 推動醫療資訊標準化接軌國際 聚焦臨床語彙應用與實務交流「LOINC 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
  • 2025/8/28 上午 09:12:00
  • 衛生福利部今日(8月28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LOINC 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邀請國外專家來臺與國內產官學研醫各領域齊聚交流,分享臨床醫學實驗室檢測數據標準化的推動經驗與實務,展現臺灣在醫療資訊標準化進程上的新里程碑。

    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表示,自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推動以來,已攜手多家醫療機構導入 FHIR資料交換標準、SNOMED CT醫學術語標準等,本次大會聚焦於 LOINC 在醫療資料治理、臨床應用及國際互通上的重要性,將協助臺灣醫界掌握國際檢驗檢查編碼標準化最新發展,檢驗數據是臨床診斷與公共衛生推動的重要基礎,透過LOINC標準化,可以讓跨院、跨系統的數據更精準地被理解與應用,及其可對智慧醫療與公共衛生決策發揮重大效益。

    活動上午場特別邀請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副院長Jesse M.Ehrenfeld進行專題演講,探討 LOINC在國際醫療資料標準化的實務經驗與發展趨勢,本次大會亦邀請健保署龐一鳴副署長與疾管署疫情中心李佳琳副主任分享 LOINC在臺灣醫療場域的累積之實踐經驗。1994年美國Regenstrief Institute與病理學會資訊委員會召集七家檢驗實驗室制訂LOINC編碼系統,希望能以編碼來識別檢驗數據和臨床結果,並有利於醫療資訊傳輸交換。因此,為促進國內健保申報效率以及實驗室檢驗資料跨院整合等公衛應用,若能經由LOINC轉換對應將能提升醫療檢驗資料標準化,節省醫療資源並及早監控病情等。

    下午場則以論壇與工作坊搭配進行,由臺灣醫學資訊學會林明錦理事長、台灣醫事檢驗學會曹國倩理事長、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闕宗熙理事、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馮芝華總經理、杏翔股份有限公司陳健男總經理等6位專家分享實際經驗,並帶領學員進行 LOINC 基礎認識、臨床應用情境及實作示範,讓與會者能即時體驗LOINC對接醫療檢驗數據上的跨系統整合價值。
    衛福部將持續推動 LOINC在臺灣的導入與制度化治理,並與其他國際標準協同應用,促進跨院與跨系統的資料互通,支持智慧醫療發展與公共衛生決策。同時積極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臺灣在全球數位健康生態中的連結與影響力,讓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具關鍵性的角色。

    新聞聯絡人:衛生福利部 游子佳分析師     聯絡方式:0978-035496

  • 七夕不只談戀愛,也談健康 愛滋自我篩檢「BTS」限時免運優惠
  • 2025/8/27 下午 02:55: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今(2025)年七夕情人節適逢暑假的尾聲,疾管署為鼓勵年輕族群定期接受愛滋篩檢,推出愛滋自我篩檢專屬的優惠碼「BTS」(Back To School)限時免運費優惠,自今年8月29日凌晨零時起至9月7日午夜23時59分止,於疾管署「自我篩檢計畫官網」 ( https://hiva.cdc.gov.tw/Selftest/),點選「網路訂購超商取貨」通路,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輸入專屬優惠碼「BTS」即可享免45元物流費,一起在新學期開始前了解自身健康狀態,開啟浪漫新生活。

    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愛滋自我篩檢服務共提供超過5.5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5%,顯示自我篩檢因其自主性、方便性與隱私保護等優點,已為民眾接受愛滋篩檢之重要管道。此外,考量學生族群經濟大多未完全獨立,疾管署持續辦理「校園免費愛滋自我篩檢試劑電子兌換券活動」,只要是高中職(含)以上在學學生,於愛滋自我篩檢計畫網站註冊會員(全程匿名,僅需填入個人E-mail及設定密碼),登入會員專區後,點選「校園免費試劑電子兌換券推廣活動」,完成學生身份驗證後即可取得免費愛滋自我篩檢試劑電子兌換券,該券可至實體通路或網路訂購超商取貨通路兌換愛滋自我篩檢試劑1支,且每3個月即可再申請一次,鼓勵學生族群定期接受愛滋篩檢。

    此外,疾管署為服務年輕族群性傳染病匿名諮詢需求,委託全國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提供民眾一對一且個人化匿名諮詢服務,民眾可透過電話專線、E-mail或LINE@等多元管道進行一對一的專屬服務,所有對話內容將嚴格保密,確保個人隱私。諮詢內容涵蓋性傳染病預防、症狀、治療等各面向,並提供就醫資源轉介(如匿名篩檢及性健康友善院所等)。除既有的免費愛滋匿名篩檢服務外,也針對學生或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30分鐘內就有梅毒檢驗結果;若初步篩檢愛滋或梅毒陽性,亦補助民眾當次就醫免部分負擔及掛號費,以及早確診及早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性傳染病匿名諮詢與篩檢專區 (https://gov.tw/22y)查詢。

    疾管署再次提醒,若發生性行為請主動要求對方或自己全程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以保護自己,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呼籲,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感染性病、多重性伴侶、使用成癮性藥物、與人共用針具或稀釋液等)、或性伴侶有前述任一情形者,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更多愛滋防治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gov.tw/wav)查詢。

  • AI行動內閣2.0 調整隊形 加速行動
  • 2025/8/27 下午 01:40:00
  • 為回應國人對於政府的各項期待,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27)日表示,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自本週日(8月24日)起即依照賴清德總統指示,對於行政團隊陣型啟動大規模的調整,讓「AI行動內閣」執政團隊再升級為「2.0」版,加速行動也讓施政更加有感。

    李慧芝指出,本次「AI行動內閣2.0」陣容,從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部、運動部、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環境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僑務委員會,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

    首先,行政院秘書長將由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接任,張惇涵從地方到中央政府行政及政務資歷完整,對於政府政策熟稔,未來將發揮溝通長才協調鼎鼐。

    現任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則將接任經濟部長,龔明鑫曾任國發會主委及經濟部政務次長,接下來將為國家整體經濟策略掌舵,為台灣產業、貿易及經濟基礎建設確立下一個階段的根基。

    現任僑務委員會阮昭雄副委員長將接任行政院副秘書長,持續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其副委員長職缺將由前新竹市議員李妍慧接任。

    為實踐賴總統運動及體育政見,推展全民運動、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並打造台灣品牌的國際賽事等政策,運動部將於9月9日成立,並擬由2020年及2024年連兩屆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得主李洋接任運動部部長。

    現任體育署署長鄭世忠以及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黃啟煌接任政務次長,現任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將接任常務次長,期望藉由最瞭解運動及體育競賽經驗的人才,透過運動體育壯大台灣。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將由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出任,葉俊顯長期為政府提供建言,對於國內產業政策非常瞭解,期盼未來能夠持續發揮專業及溝通專才,為政府勾勒政策藍圖。

    衛生福利部將繼續實踐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的重要政策,未來將由現任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擔任部長,並由現任疾病管制署莊人祥署長擔任常務次長。

    石崇良及莊人祥不僅在過去Covid疫情肆虐全球期間為台灣奠定堅實的防疫基礎,也透過記者會方式向國人說明疫情發展狀況,期望未來也能夠透過專業與對外溝通能力,殷實推動「健康台灣」的政策。

    數位發展部則將由現任次長林宜敬接任部長,其職缺將由現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律師接任,期望透過兩人的專業,擘畫未來創新科技、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等數位治理議題及相關法律規範。

    此外,環境部政務次長將由現任化學物質管理署謝燕儒署長接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將由銘傳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劉國偉講座教授接任;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將由前棒球選手陳義信接任。

    李慧芝指出,卓院長將於明(28)日行政院院會後,帶領內閣團隊新成員,向國人報告「AI行動內閣2.0」的新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