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焦點新聞  
  • 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啟用 卓揆:提高中部地區醫療與長照服務量能 創造「30分鐘生活圈」
  • 2025/11/24 下午 08:13:00
  •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4)日前往臺中市出席「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落成啟用典禮時表示,截至2025年10月,臺灣65歲以上人口約463萬8,000人,占總人口19.9%,距離「超高齡社會」門檻20%,僅差0.1個百分點。今日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啟用後,不僅提高中部地區的醫療服務量能,加上2027年預定完工的「豐原醫院后里分院」,將為在地醫療與長照服務打造雙核心照護體系。

    卓院長表示,2018年賴清德總統擔任行政院長、他擔任行政院秘書長,時任立法委員洪慈庸持續向行政團隊反映,希望為中部地區爭取增加「醫照合一」機構,提升整體醫療服務量能,除協助協調台糖土地,並持續追蹤相關進度。卓院長也感謝立法院江啟臣副院長和楊瓊瓔立委、何欣純立委等臺中在地立委協力支持,以及臺中市政府配合推動都市計畫相關作業。

    卓院長指出,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目前規劃住宿式長照200床、社區式日間照顧30床,其中在社區式日間照顧部分,已有29位民眾登記入住,顯示在地需求殷切,請豐原醫院李永恒院長與衛生福利部妥適研議,及早思考下一期擴建計畫。卓院長強調,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啟用後,不僅提高中部地區的醫療服務量能,同時也能結合區域內各種觀光與企業資源,創造「30分鐘生活圈」,吸引更多親子與長者前來,並增加企業留才誘因與就業機會。

    此外,針對未來規劃興建的「豐原醫院后里分院」,卓院長期勉該工程能如期如質於2027年完工,並與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共同形成在地的醫療與長照雙核心照護體系,為大臺中地區提高醫療量能。

    卓院長表示,在執行「長照2.0」的10年中,投入經費從49.5億元增至926億元,增加18.7倍;照服人力從2.5萬人增至10萬人,增加4倍;服務人數從9萬人增至75.7萬人,增加8.4倍;長照據點從720處增至15,051處,增加21倍。這些具體成效不僅解決許多家庭照顧壓力及困難,也使「長照2.0」服務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為2024年施政滿意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卓院長指出,「長照3.0」將於明(2026)年正式上路,整體預算規模超過1,100億元,待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通過後,屆時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將有希望從現行每年12萬元增至18萬元。

    卓院長指出,「長照3.0」有八大目標:第一,「健康促進」,包括注重生活規律、多運動、注意飲食及身心靈調適;第二,「醫(療)照(顧)整合」,結合「居家醫療照護整合」及「大家醫計畫」,加強急重症照顧;第三,「積極復能」,縮短出院到長照銜接的時間,過去「長照2.0」將銜接時間由51日縮短至4日,未來「長照3.0」將縮短至1至2日,迅速銜接照護落差;第四,「提升機構量能」,機構式住民補助將從現行每年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以減輕家庭負擔;第五,「強化家庭支持」,提供照顧者喘息服務,並為照服員建立友善職場環境,使照護工作更具尊嚴;第六,「導入智慧照顧」,以科技輔具減輕人力負荷;第七,「落實安寧善終」,提前規劃末期醫療照護,落實善終權益;第八,「人力專業發展」,透過優化照服員勞動條件、擴大外籍中階技術人力進用等,及推動照顧分級派工,以補足長照人力缺口。另也擴大「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ost-acute Care,PAC)服務對象,不再以年齡作為區分,讓失智失能或重症患者皆得到照顧。

    卓院長感謝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考量我國人口快速高齡化趨勢,並參考先進國家案例,加速推動許多策略及計畫。他強調,「長照2.0」已獲得民眾高度認同,因此未來「長照3.0」只能成功、不能怠慢。而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若無法通過,一切都是白談,行政、立法兩院必須相互信任,國人才能對國家未來發展有信心。卓院長籲請立法院能夠正面看待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儘速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讓每一位國人都能安心在臺灣快樂生活。

    卓院長抵達現場後,首先手持「智慧長照」手板與現場貴賓於座位上合影,並欣賞紫羅蘭樂團弦樂演出,接續聽取豐原醫院李永恒院長說明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工程簡報。致詞結束後,卓院長與行政院李慧芝發言人、內政部吳堂安次長、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李富貴副執行長、何欣純立委、楊瓊瓔立委、臺中市賴淑惠副市長及豐原醫院李院長等貴賓,於舞臺上一同按下光柱,完成啟動儀式並合影留念。

  • 食藥署公布部分化粧品使用到「紅色複方」問題原料之產品清單及問題原料與產品檢驗結果
  • 2025/11/24 下午 04:16:00
  • 食品藥物管理署 (下稱食藥署) 針對日前新加坡 Campo Research (Campo Cosmetics) Pte. Ltd. 生產之「紅色複方 (Campo Siddha Vepuvillai Karushalai Yenai)」原料涉含有禁用色素一案,今(11/24)日公布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下游使用該問題原料的14家國內業者,扣除1國外業者及1原料出口商共12家及其18項產品清單(如附件)。另,食藥署同時公布抽驗問題原料與產品之定量檢驗結果:問題原料批號2025-01-13、2025-02-18、2025-10-10檢出禁用色素蘇丹4號之結果依序為1,177 ppm、1,151 ppm、1,486 ppm;綠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心護唇油-莓紅版」批號M25062702、M25073001、M25100701檢出結果依序為48 ppm、50 ppm、54 ppm。

    食藥署展現積極查察不法之決心,主動「價購」有疑慮產品,並同步由國家實驗室在第一時間即積極開發及建立化粧品中蘇丹色素檢驗方法,採用高靈敏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進行檢測,並以同位素內部標準品法進行定量分析,以克服化粧品複雜基質對精密質譜分析衍生的基質效應,避免定量數據的誤差,而針對含高量禁用色素的問題原料,輔以液相層析儀(LC)進行高濃度定量分析,以確認檢驗方法定性及定量準確性。

    針對「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輸入之含高濃度禁用色素化粧品原料,疑涉以禁用蘇丹色素攙偽假冒,食藥署秉持揭弊精神,主動向檢調提供關鍵事證,與司法單位共同打擊源頭不法,全面封堵問題原料再度流入市面。檢出禁用色素蘇丹4號之違規產品,涉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6條規定,依同法第22條,可處新臺幣2萬元至500萬元罰鍰,並得按次處罰,由所轄衛生局進行後續裁處;不合規定產品依同法第16條至第18條規定,不得供應、販賣、贈送、公開陳列或提供消費者試用,並應即通知販賣業者,於主管機關所定期限內回收市售違規產品,並沒入銷毀之。

    食藥署說明,將持續進行清查作業,以確保問題產品不得再流入市面。後續相關資訊,包含問題產品清單、化粧品中蘇丹色素檢驗方法及可執行化粧品蘇丹色素檢驗的實驗室名單等,皆已公布於食藥署「化粧品輸入原料含禁用色素專區」,供各界查詢。

    食藥署提醒民眾,若已購買到清單所列之疑慮產品,請立即停止使用,並可向原購買廠商辦理退換貨。若使用後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異常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消費者在選購化粧品時,建議選擇來源清楚、標示完整且合法登錄之商品。若發現有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或撥打通報專線:02-2521-5027進行通報。

  • 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首座新建綜合式長照機構 豐原醫院附設后里綜合長照機構啟動在地照護新篇章
  • 2025/11/24 上午 11:56:00
  • 因應高齡化社會趨勢,強化在地長照資源布局,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於臺中市后里區新建之「綜合式長照機構」今(24)日正式啟用。這座由中央政府斥資4.7億元、歷時兩年興建完成的長期照護設施,不僅是全臺首座由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全新打造的長照機構,更肩負長照3.0政策下的重要示範角色。

      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臨啟用典禮,並於致詞中表示,政府推動長照3.0以「在地老化」與「人本照顧」為核心理念,后里綜合長照機構的啟用,象徵中央積極投入資源、完善長照服務網絡,具體實現「照顧不中斷、服務可近」的政策目標。

    強化區域照護量能 滿足地方長照需求

    后里綜合長照機構設有200床住宿型長照床位與30床日間照顧床位,將大幅提升后里及周邊地區的照護能量。根據統計,臺中市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17%,長照需求持續上升。該機構的啟用,不僅能紓解中部大山城地區的床位壓力,更能為地方長者及家庭提供穩定而周全的支持服務。

    后里綜合長照機構每年預估可提供超過7萬人次住宿照顧及9,000人次日間照顧,直接受惠超過200戶家庭,同時提供短期喘息及失智專區服務。透過多元整合的照護模式,將有效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落實長照3.0「健康老化、在地老化、安寧善終」的政策願景。

    導入智慧復能設備 打造長者專屬個別化訓練空間

    后里綜合長照機構日照中心重視長者的肌力維持與健康促進,率先引進「等速肌力訓練設備」,涵蓋手部上推下拉、腿部推蹬、前踢勾腳、手臂擴胸及核心強化等多項訓練功能。長者可依個人狀況進行專屬訓練,有效強化四肢肌群、提升核心穩定度,降低跌倒風險並延緩退化,展現國際長照復健的新趨勢。

      為讓失能長輩同樣受惠,日照中心亦設置「被動律動」設備,包括全身垂直輪椅運動訓練及全身垂直運動紓壓椅,不僅有助復健,更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讓長者獲得全方位照護。

      同時,導入「智能化系統」,可自動記錄每位長者的使用時間、力量與速度等數據,治療師可依據分析結果即時追蹤進展並調整個別化訓練方案,讓復能成效最大化。這項創新措施結合復健與健康促進,打造安心、健康又充滿活力的銀髮樂園。

    醫照整合再進化 打造「雙核心」在地照護網絡

    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表示,除啟用長照機構外,衛生福利部同步規劃於鄰近地段設立「豐原醫院后里分院」,提供門診、復健及健康促進服務,未來將與長照機構形成「醫照整合」的雙核心照護網絡。此一規劃可確保長者自急性醫療、復健到長期照護服務無縫銜接,強化偏鄉地區醫療能量,落實「從住院到在地安老」的一站式照護目標。

      透過醫療服務與長照資源整合,后里地區將成為中部地區長照體系的重要節點,縮短偏鄉與都市之間的照護落差,具體實現「均衡臺灣」的政策精神。

    長照3.0穩健推進 邁向健康與尊嚴並重的高齡社會

         自106年推動長照2.0以來,政府持續擴充長照量能,現已邁入「長照3.0」階段,聚焦於服務可近性與照護品質的提升,同時導入智慧科技、強化照顧人力專業與穩定性。

    全國長照服務涵蓋率自106年的20.3%提升至113年底的84.86%,服務人數由9萬人增至75.7萬人,據點數突破1萬5,000處,顯示政策成果顯著。未來將持續結合醫療、照顧、預防與社會參與等多元服務,打造共融照顧圈,並推動人力培訓與照護環境優化,朝向安全、溫暖且具尊嚴的高齡友善社會邁進。

    后里綜合長照機構的啟用,正是政策成果的具體展現,象徵中央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政策、擴大社會投資與強化醫療照顧銜接的決心,為實現「健康臺灣」與「希望工程」寫下新的里程碑。

  • 美國華盛頓州出現全球首例H5N5人類死亡病例,疾管署籲民眾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 2025/11/23 下午 05:02: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3)日說明,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 H5N5 禽流感病毒之病例。該病毒過去僅曾在動物中出現,從未在人類身上偵測。個案為居住於華盛頓州格雷斯港郡的高齡民眾,患有慢性疾病,於今(114)年11月初住院治療,並於今年11月21日不幸過世。州政府在其後院飼養的家禽環境中檢出禽流感病毒,最可能的感染來源為家禽本身、其飼養環境或可能受野鳥污染之場所。曾接觸該後院禽鳥及環境者目前均列入健康監測;截至目前,無其他密切接觸者檢測陽性,亦無人傳人跡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與華盛頓州衛生機構皆評估,此案不會提升對一般民眾之整體健康風險,對公眾的風險仍屬低度。

    疾管署指出,新型A型流感係指每年週期性於人類間流行的季節性流感H1N1及H3N2以外,偶發出現感染人類的其他動物流感病毒,這些病毒主要感染對象為雞等禽鳥類或豬等哺乳類動物,屬於A型流感病毒,一旦感染人類,即統稱為「新型A 型流感」病例。我國於今年4月已將美國華盛頓州列為「新型A型流感」第一級:注意(Watch)之旅遊疫情建議地區。本次個案並未出現人傳人情形,且未新增相關確診接觸者,對一般民眾之風險維持低度,因此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暫不調整,仍維持第一級。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疫情,並依科學證據評估是否需調整旅遊疫情建議。

    疾管署表示,新型A型流感自2014年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後,國內曾於2017年(H7N9)、2021年(H1N2v)、2022年(H1N2v)及2023年(H1N2v)各通報1例,共計4例零星個案;監測之341名接觸者均未檢出感染。國內農政與衛生單位亦持續執行禽流感監測,依農業部防檢署資料,今年累計72件禽類檢出禽流感陽性。疾管署針對相關禽流感陽性案件接觸者已匡列858人次並採檢389件血清檢體,結果皆為陰性,截至目前,今年國內尚無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

    疾管署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之新型 A 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尚無證據顯示其已具備持續人傳人的能力。WHO評估整體對一般大眾之風險仍屬低度,但曾接觸禽畜者之感染風險則相對提高。

    疾管署提醒,為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落實「5 要 6 不」防疫原則:

    「5要」

    1.肉類及蛋要熟食

    2.要以肥皂徹底洗手

    3.出現症狀要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與暴露史

    4.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

    5.要保持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

    「6不」

    1.不生食禽鳥蛋類或其製品

    2.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

    3.不接觸或餵食禽畜

    4.不野放或隨意丟棄禽畜

    5.不將飼養禽畜與其他禽畜混居

    6.不前往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場所

  • 「中藥本草文化節」登場 走入市集手作體驗趣味多
  • 2025/11/23 上午 08:10:00
  • 近年來國人愈來愈重視中醫藥保健與養生,衛生福利部為增進民眾的中醫藥知識教育,114年度中藥本草文化節活動將自10月25日至12月7日陸續於臺中、嘉義、臺北、花蓮、高雄、臺東及桃園等縣市登場,以「輕盈輕養生」為主題,串聯國內中醫藥產業資源推動一系列多元的中醫藥活動,邀請民眾走進中藥房體驗中藥本草文化的奧妙。

    臺北場活動於11月22至23日在臺北市永樂廣場舉辦,特別規劃「本草市集」、「手作體驗」及「漢藥時光廊」等精彩內容,展現中藥產業在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新的多元面貌,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中醫藥知識文化。此外,現場安排專業中醫師提供體質諮詢與義診服務,並由營養師進行健康飲食建議,協助民眾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建立正確的自我照護觀念。

    衛生福利部為推廣中藥販賣業者之從業規範,建立標竿學習對象,今年並委託義守大學辦理中藥產業升級輔導示範店家遴選活動,計評選出13家中藥販賣業示範店家,將透過中藥本草文化節活動臺北場,公開表彰得獎店家,肯定其致力創新服務或現代化經營管理的成果,也希望鼓勵更多店家跟進,以帶動整體產業的服務品質與競爭力。

    從藥櫃中的一帖方到廚房裡的一味香,中藥本草早已融入民眾的日常。為全面推廣中醫藥知識文化,衛生福利部委託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擴大辦理中藥本草文化節活動,已結合健保六區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策劃一系列深入在地文化與貼近民眾生活的中醫藥知識文化之旅,活動內容森羅萬象精彩可期!詳情可參閱衛生福利部官網活動訊息

  • 日本食品回歸常態管理措施
  • 2025/11/21 下午 06:35:00
  •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公開資訊顯示,日本政府已採取妥適的監測及因應措施,並依監測結果滾動式更新其國內之食品管制,有效管控食品供應鏈之安全性。

      自 2011 年起,我國對日本食品輻射邊境檢驗 27 萬餘批次,不合格率為 0 ,另依據科學數據,我國對日本食品之風險評估之額外輻射暴露風險為「可忽略」 。

      在確保國人食品安全,並依科學證據原則,接軌國際考量下,研議日本食品回歸源頭管理與邊境管制。預告期間未接獲反對意見,因此調整為與其他國家食品管理一致,以風險分級為基礎的抽驗機制把關。

    目前全世界對日本食品採取特定管制措施國家,僅剩中國(含香港、澳門)、俄羅斯及韓國。

  • 食藥署檢出輸入化粧品原料含禁用色素 要求國內使用業者暫停販賣並下架
  • 2025/11/21 下午 06:28:00
  •   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持續監控國際風險訊息,於114年10月底截獲中國製化粧品使用到新加坡Campo Research( Campo Cosmetics) Pte. Ltd.公司生產疑似含禁用色素蘇丹4號原料事件,旋即於11月4日行文通知國內化粧品製造及輸入業者,要求全面檢視供應鏈原料來源,並加強自主管理。食藥署同步針對國內網路平台販售的疑似中國問題產品進行抽驗,於11月17日確認「且初越桔清透卸妝膏(無花果味)」(批號:B5A1431)(產地:中國)檢出禁用色素蘇丹4號(CI 26105)1.3 ppm,食藥署已立即要求網路平台全面下架問題產品,並將販售業者歐尼公司移請所轄衛生局裁處,並呼籲消費者停止使用問題產品。

      食藥署另於11月12日接獲綠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過「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主動通報,其產品「專心護唇油-莓紅版」(批號: M25062702、M25073001、M25100701)疑檢出蘇丹4號(CI 26105),後經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於11月21日進一步檢驗確認檢出禁用色素。為掌握原料流向,食藥署11月19日會同轄區衛生局赴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稽查,並當場查扣及封存該公司自新加坡輸入 Campo Research( Campo Cosmetics) Pte. Ltd. 製造之疑似問題紅色複方(Campo Siddha Vepuvillai Karushalai Yenai)原料5批,命業者不得再供應、移動或使用,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於11月20日確認其中3批(批號2025-01-13、2025-02-18、2025-10-10)原料均檢出禁用色素:蘇丹4號(CI 26105)。

      為嚴防問題產品擴散,食藥署已於11月20日要求該公司提供購買原料之相關下游廠商14家業者資訊(詳附件),且要求下游業者須於48小時內完成清查並回報使用狀況,業者應強化自主管理,未經確認安全前,相關產品一律不得上架販售,食藥署將持續追蹤並依法嚴辦,以確保國內化粧品安全無虞。另為釐清是否尚有其他業者輸入新加坡Campo Research(Campo Cosmetics) 公司之問題原料,食藥署已於11月18日函請財政部關務署提供相關輸入報關資料,以利進一步追查。

      食藥署說明,蘇丹4號(CI 26105)為化粧品禁用色素,依法不得添加於化粧品中。違規者涉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6條,依同法第22條,可處新臺幣2萬元至5百萬元罰鍰,並得按次處罰;不合規定產品依同法第16條至第18條,不得供應、販賣、贈送、公開陳列或提供消費者試用,並必須全面回收銷毀。

      食藥署提醒民眾,如購買到有疑慮產品,應停止使用並向廠商辦理退換貨;如出現皮膚紅腫或搔癢等不適,應立即洽詢皮膚科醫師。消費者在選購化粧品時,建議選擇來源清楚、合法登錄之商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商品,以降低使用風險。若使用化粧品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2521-5027。

     

     

  • 強化長者「軟食力」 攜手產官學共創友善飲食環境
  • 2025/11/21 上午 10:42:00
  • 為解決高齡者牙口不佳導致的營養問題,國民健康署推廣「質地調整飲食」,結合專業培訓、實務工作坊與大專院校課程導入,提升備餐人員專業知能及輔導技巧,並攜手餐飲業者、共餐據點逐步建立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地圖,打造友善飲食環境,讓每位長輩都能享受「食」在無憂、美味無煩惱的生活。

    強化長者軟食力 共同營造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環境

    「呷飽沒?」是日常的暖心問候,卻是許多牙口不佳長者的難題。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長者逾7成有部分缺牙,近3成覺得自己的牙齒功能差,近7成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導致長者常有營養攝取不足的情形。

    為照顧高齡者的營養狀態,國民健康署從餐食質地及餐食服務兩大面向積極輔導餐飲業者及社區據點,同時持續蒐集輔導情形及回饋意見。今(114)年首度辦理「114年度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實務工作坊」,由專業人士帶領各縣市參與的營養師集思廣益,共同優化輔導使用的小工具、提升餐飲業者參與度的技巧與方法、社區據點餐點配送以及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標示之後續管理方式等議題討論,達到良好的溝通成效,強化輔導量能並擴大輔導績效。

    培育未來生力軍 齊力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因應超高齡時代來臨,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質地調整飲食人才培育及輔導工作,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表示,今年首度與北中南共10所大專院校合作,將質地調整飲食概念融入校系課程或演講活動,讓學生從餐食質地及餐食服務兩大課程主軸,系統性地了解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之重要性及相關知能。

    於課程導入期間,國民健康署特別邀請具備實務經驗的種子講師進入校園授課,分享自身在衛生局、醫療機構或社區據點長期照顧長者的經驗,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講師們深知長輩常因牙口退化、咀嚼進食困難或餐食質地不符個別需求,而導致衰弱症與營養不良等情況,因此他們持續精進專業知能,並投入推動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工作,秉持「讓長輩吃得營養、吃得安心」的信念,提升學生對高齡飲食議題的理解與敏感度。

    國民健康署於今(21)日舉辦114年推動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成果分享會,與會包括農業部、地方政府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學(協)會、大專院校與食品業者等各領域單位。會中由合作教師群分享質地調整飲食觀念導入課程之現況及成效,並透過各校系的經驗分享,促進良好交流,共同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享受美味無煩惱 陪伴長者好味到

    國民健康署三年來透過人才培訓課程,累積培育1688位從業人員以及500位專業人員在第一線進行質地調整飲食的推廣,讓長者不僅能夠輕鬆享用餐點,更能喚起年輕時的味覺記憶,提升用餐樂趣。未來國民健康署和各縣市社區營養中心將攜手更多餐飲業者、社區據點及飯店餐廳持續推動,逐步建立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地圖,共同打造更友善、更貼心的高齡用餐環境,讓每位長者都能享受「食」在無憂的生活。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新任署長周道君布達暨宣誓典禮
  • 2025/11/20 下午 04:36:00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今(20)日隆重舉行新任署長布達暨宣誓典禮,由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親自主持,現場貴賓雲集、氣氛熱烈。新任署長周道君原任社家署副署長,並代理署長逾1年,長期投入社會安全網建構與家庭支持服務,推動以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福利政策,並整合兒少、婦女、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等福利服務,致力促進全民福祉與社會共融。
     
        石部長於致詞時表示,社家署是衛福部在社政領域的重要中樞,承擔多面向照顧與家庭支持任務,是國家社會安全網的核心力量。他肯定周署長在代理期間展現高度專業與行政能力,推動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及兒少、家庭服務成效卓著。石部長期勉周署長未來能持續以創新思維深化跨部會協作,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落實「以人為本、醫政與社政並進」的施政理念。
     
        周署長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長官及同仁的支持與肯定,接任署長一職是公務生涯最高榮譽,更感責任重大。未來將全力以赴推動兒少福利與發展、強化高齡照顧及身心障礙照顧服務,並完善托育與親職教育資源,讓家庭在各階段都能獲得支持與陪伴;同時推動「社會安全網2.0」,運用科技與資料整合,及早發現並協助有需要的家庭與個案。
        衛生福利部前部長薛瑞元亦在致詞時表示,周署長自法務部、衛生署、部長室、長照司、法規會一路到社家署,都展現專業與穩健的執行力,而他也一直是周署長歷練過程中的見證者與推手。並勉勵周署長未來持續以專業與熱誠帶領團隊,強化社會安全網與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期盼在他的領導下,未來能在各項政策推動上更具創新與效率。
     
        周署長歷任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及法規會執行秘書,能兼顧制度設計的嚴謹與社政推動的溫度。未來將結合法律專業與社政經驗,持續精進相關法規,讓制度更貼近民眾需求,服務更穩健且具延續性。周署長並期勉同仁以「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態度,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攜手,推動跨域合作,強化家庭與社區的支持力,實現「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願景。
  • 疾管署回應媒體報導本署某主管人員行政管理爭議案
  • 2025/11/20 下午 12:48:00
  • 疾病管制署今(20)日表示,有關媒體報導本署東區管制中心簡任主管被投訴讓技工為其料理早、午餐一案,本署係於今(2025)年7月2日接獲檢舉人匿名投訴,後即已由政風室受理、啟動調查並與相關組室會商,調查結果顯示其行政管理確有不妥,故當時即由莊署長親自告誡受檢舉主管深自檢討改進、不得再犯,並於7月28日回復檢舉人此案處理情形。惟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今日羅署長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就該主管行政管理欠妥之懲處,提報考績委員會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另該報導中指出匿名投訴人表示:「……大家長期在壓力與恐懼中工作」。因此案當時屬匿名檢舉且無具體陳述,迄今尚無同仁對該主管提出霸凌申訴;就此,羅署長已指示本署人事單位主動介入、啟動員工協助方案關懷機制,瞭解東區管制中心同仁實際感受,維護友善健康職場環境。

  • 第十四屆全人醫療整合服務研討會暨國際論壇 國際專家齊聚交流新思維 公立醫療體系同台分享營運管理
  • 2025/11/20 下午 12:10:00
  • 由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以下簡稱醫福會)主辦、部屬臺南醫院及桃園醫院共同承辦的「第十四屆全人醫療整合服務研討會暨國際論壇」,今(20)日於臺南醫院隆重登場。本活動為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最重要的年度學術盛會,共吸引2,720篇投稿,創歷屆新高。

    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於致詞時表示,本活動自101年舉辦首屆至今已邁入第14年,逐步發展為促進研究能量、強化臨床經驗交流與深化全人醫療的重要平台。今年活動除了邀請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陳志鴻名譽教授蒞臨致詞,更首度邀集我國各公立醫療體系進行分享,期盼藉由跨國、跨體系的交流,持續提升醫療整合量能,推動醫院永續發展,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上午場匯聚多位重量級國內外專家,分別就各自專長領域進行專題分享,包括:

    ●日本東京大學Yasuki Kobayashi教授

    COVID-19疫情三年間的醫療與生活平衡為題,剖析政策與臨床的雙重挑戰。

    ●國立成功大學Jung-Hsien Chiang教授

    AI如何讓臨床創新真正落地,展現智慧醫療的實際影響力。

    ●美國哈佛大學Lee-Jen Wei教授

    從國際視角探討臨床比較試驗的盲點與改善策略。

    ●以色列衛生部醫療中心署醫事處處長Ram Sagi博士

    分享在危機情境下營運「地下醫院」的實務經驗,強調醫療體系韌性建構的重要性。

    下午場以「醫院營運與管理」為核心,首次集結我國公立醫療體系代表進行經驗分享,由衛福部醫福會王裕煒副執行長、臺北榮民總醫院李偉強副院長、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洪冠予院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黃肇明主秘、國防部軍醫局醫計處吳育全處長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市立醫院管理中心林盟喬執行長等單位長官依序進行簡報;綜合討論時則從同領域、跨體系的角度共同探討目前公立醫療機構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此外,下午也同步安排全英文口頭發表,主題涵蓋:醫療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智慧醫療與人工智能、環境及職業醫學與精神醫學、醫學教育與基礎研究、健康管理與醫療政策等,由數間國內大學及醫院專家擔任座長,促進跨領域研究成果交流。最後透過頒獎典禮,公開表揚所評選出的優秀口頭發表者,肯定其於臨床實務及學術研究上的積極投入。

    部屬醫院的優勢在於以人為本、以社區為基礎,能提供全方位且整合性的照護服務。這樣的角色定位,不僅是「健康台灣」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強化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力量,本次活動定能為推動全人醫療整合服務帶來新的能量與突破。

  • 民國75年以前出生民眾 終身一次B、C肝篩檢
  • 2025/11/20 上午 10:43:00
  • 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民健康署114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此措施將使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擴大篩檢年齡範圍 220萬人受惠

    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在感染者,及早發現自身的健康警訊,而醫療院所亦會主動提供後續追蹤管理或轉介診療,確保民眾能獲得完善醫療照護,避免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對降低我國肝病死亡率具關鍵意義。

    國民健康署提供之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除原有的三高與代謝症候群風險檢查外,亦包含B、C型肝炎。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的民眾,可享有終身一次免費篩檢。民眾只需要至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特約醫事服務機構抽血一次,即可同時完成B、C型肝炎檢測,也可以順便配合進行各年齡層定期之成人健康檢查服務,便利又安心。

    此外,國民健康署持續整合地方衛生局、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資源,推動社區外展篩檢、衛教宣導及透過醫療院所主動邀請與門診名單追蹤等策略,提升服務成效。截至114年,全國已有超過750萬名45歲至79歲民眾完成B、C肝炎檢查,且已達6成篩檢率。

    全民共同護肝 守護健康從篩檢開始

    肝炎篩檢是一個讓民眾「早知道、早管理、早健康」的重要政策,國民健康署呼籲全民共同來為自身或親友的健康把關:

    第一,請符合資格的民眾及早預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早期發現、及時追蹤。

    第二,若檢驗結果顯示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或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無需過度擔憂,只要依醫囑進一步接受追蹤檢查與治療,就可以避免惡化進而治癒。

    第三,日常生活中應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共用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用品(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等),維護自身與家人安全。

    「預防重於治療,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國民健康署將持續以科學防治及全民參與為基石,攜手各界,打造「沒有肝炎威脅的健康臺灣」。民眾欲獲取更多資訊,請參閱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資訊。

     

    參考資料: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醫事機構查詢(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服務>健保醫療服務>院所查詢>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進階查詢/預防保健服務項目) 網址

  • 衛福部舉辦「臺灣AI影響性研究中心聯合啟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 引領亞太AI實證治理新典範 串聯臨床與政策的關鍵橋樑
  • 2025/11/20 上午 10:25:00
  • 為推動人工智慧(AI)醫療產品的臨床實證與政策落地,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於今(11月20日)假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臺灣AI影響性研究中心聯合啟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Taiwan Clinical AI Impact Forum 2025),正式宣告我國AI影響性研究制度啟動。此次活動聚焦「以臨床實證推動AI醫療創新」主軸,展現臺灣在建立AI臨床效益與醫療經濟影響評估的重要里程碑。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表示,AI技術在影像判讀、疾病預測與臨床決策支援等領域發展迅速,但其臨床效益與醫療經濟價值尚待以科學方法驗證。為此,衛福部自113年啟動「AI影響性研究中心」制度,於臺北榮總、臺中榮總、三軍總醫院、成大醫院及臺大醫院等五家醫學中心設置AI影響性研究中心示範據點,推動跨院臨床實證、中央審查委員會(C-IRB)與多中心資料串流分析機制,形成我國AI臨床試驗與健保給付評估的重要基礎。

    啟動大會邀集產官學研領袖共同出席,象徵政府與臨床醫療體系攜手合作,邁向可信任AI醫療實證的新階段。「AI影響性研究中心聯合啟動儀式」會中由李建璋處長、召集人成大醫學院沈孟儒校長、臺中榮總陳適安名譽院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與五大AI影響性研究中心與其跨體系合作聯盟醫院中心代表共襄盛舉,宣示臺灣AI實證制度正式運行。

    國際研討會部分,特邀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教授同時是芝加哥大學數位轉型中心共同創辦人Stephen Weber, MD, ScM,與美國芝加哥醫學中心首席醫療資訊長高承楷副教授分享臨床AI治理、監管與教育推動經驗,同時與健保署、醫學中心共同探討真實世界證據(RWE)如何支援AI臨床效益與支付模式創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臺灣AI影響性研究中心的制度設計在亞洲地區具有前瞻示範性,可為AI醫療導入建立可複製的研究框架。

    下午場由五家 AI 影響性研究中心接力發表臨床實證成果:台北榮總以「從治理到臨床」為題,說明 AI 影響性研究中心建置實務與肺癌 LDCT-AI 隨機試驗的設計與執行經驗;臺大醫院則從眼科 AI 驗證延伸至一般門診臨床試驗,分享以隨機臨床試驗實證推動 AI 輔助診斷系統之應用;三軍總醫院以最低成本執行介入性研究,評估 AI-心電圖請付績效模式對 ST 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的影響與潛在商業模式;台中榮總以 VeriOsteo OP® 智骨篩為例,說明 AI 影響性中心建置與多中心 CIRB 實作挑戰;成大醫院從婦癌影像身體組成與化療劑量的雙向研究出發,展示如何由臨床實證走向價值創造,連結南部 AI 生態系與健保決策,充分體現「由實證到給付」的政策願景。

    座談會由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主持,邀集健保署、各大醫學中心與研究團隊代表,探討AI臨床試驗推動、資料共享、倫理審查與經濟評估之挑戰與未來方向。與會者均肯定衛福部建立AI實證制度的關鍵價值,認為其不僅能協助AI技術安全落地,也能作為健保給付決策的重要依據,開創AI醫療產業與政策並進的新格局。

    AI影響性研究中心將持續以「試驗—實證—給付」的證據循環,推動AI醫療產品的價值評估與健保接軌,期盼透過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使臺灣成為亞太AI臨床實證與支付創新的關鍵樞紐,並與國際標竿接軌,為國人打造更智慧、安全與可近的醫療環境。

  • 國衛院X長庚醫院X宏碁X陽明交大跨域合作 從腸道菌到心血管疾病 代謝疾病與智慧醫療的AI跨體學研究突破
  • 2025/11/20 上午 10:00:00
  • 肥胖與糖尿病被視為21世紀最嚴峻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根據衛福部調查,國人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已經超過五成,而2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則高達12.8%。糖尿病腎病變(DKD)更是末期腎臟病(ESRD)的最主要成因,使得臺灣的洗腎盛行率長年高居世界第一。而冠狀動脈疾病(CAD)則是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奪走超過萬人的生命。

    這些數據反映出臺灣在代謝疾病與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挑戰格外嚴峻,突顯建立早期預測與個人化防治系統的急迫性。面對肥胖與代謝疾病的國家級挑戰,國家衛生研究院、基隆長庚醫院、宏碁與陽明交通大學自109年起共同推動「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透過跨領域的整合,運用AI智慧分析結合基因體、代謝體與腸道菌相等多重資料,逐步打造專屬於臺灣族群的精準醫療平台。

    歐美雖已將基因風險分數(PRS)應用於部分族群的研究,但其侷限於歐美人群的基因背景,對亞洲人而言仍有顯著差異。臺灣研究團隊以本土族群為主體,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腸-腎軸」與「基因-脂質-心血管疾病」的跨體學機制,成功填補了全球研究的族群空缺,展現了臺灣跨域團隊的研究縱深與科研實力,讓臺灣在精準健康研究的全球佈局中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見且致命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變研究中,研究團隊納入了990位受試者,涵蓋健康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以及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利用PacBio HiFi全長16S rRNA基因定序,完整描繪腸道菌相的組成,並透過液相層析串聯質譜(LC-MS/MS)檢測血液中包括胺基酸與磷脂在內的代謝物。藉由AI演算法進行整合分析,建立準確率高達七成以上的疾病分類模型,並揭示13種與腎功能相關的菌群。

    研究團隊發現Gemmiger spp.的活性與支鏈胺基酸(BCAA)代謝路徑密切相關,而DKD患者的血液中BCAA濃度亦明顯升高,凸顯了腸道菌與腎臟疾病間的「腸-腎軸」關鍵連結。若將腸道菌檢測與AI模型應用於臨床,或可即早辨識出高風險族群,並以飲食調整、益生菌補充或藥物介入的方式提供個人化治療策略,進而有效降低患者進展至洗腎的風險,減輕健保的龐大負擔。這項成果已於今(2025)年3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Gut Microbes》。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團隊應用多體學與AI研究來自基隆長庚醫院的781位受試者,依風險程度分為健康對照組、高風險組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透過臺灣生物銀行TWB 2.0基因晶片進行全基因體檢測,分析37萬筆SNP資料,並同時進行143項血漿代謝物的檢測。

    研究團隊發現血漿磷脂濃度會隨著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升高而下降,成為疾病進展的重要代謝標記。而LPCAT1基因突變被確認在脂質代謝異常與CAD進展中扮演核心角色,AI跨體學模型的預測準確度則達到AUC 0.917,遠優於傳統的臨床指標。這項研究不僅為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篩檢提供了新工具,也再次驗證了脂質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顯示肥胖防治即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這項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marker Research》。

    「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代表研究成果正在從實驗室逐步走向臨床應用,結合學術、臨床與產業三方力量所建立起的國人疾病多重體學資料庫與AI智慧預測平台,未來可望與健保資訊雲串接,提供醫師臨床決策支援,廣泛應用於其他重大疾病的研究與臨床照護,成為推動「全人健康」與「精準醫療政策」的核心力量。而在產業面向,宏碁不僅提供AI技術提升判讀準確性,旗下子公司宏碁智醫也正積極規劃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與醫材商品,推動AI醫療的產業化與國際化,為臺灣的醫療科技注入新動能。

    研究論文全文: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5.2473506

    https://doi.org/10.1186/s40364-025-00821-y

  • 衛生福利部114年度醫療財團法人社研卓越獎頒獎典禮
  • 2025/11/19 下午 01:52:00
  • 衛生福利部於昨(18)日下午舉辦「醫療財團法人社研卓越獎」頒獎典禮,獎勵醫療財團法人辦理研究發展、人才培訓、健康教育、醫療救濟、社區醫療服務及各項社會服務事項之卓著貢獻,獎項分為研究人才培育、醫療社會服務兩大領域,總計「綜合傑出獎」1名、「分類傑出獎」2名及「特色傑出獎」6名,感謝他們致力彰顯醫療財團法人之公益性。

    醫療財團法人展現培育人才決心與關懷社會仁心

    為確保醫療體系永續發展,醫療財團法人除深耕於醫療照護本業,更積極落實社會責任,保障弱勢病人就醫權益,並透過加強人才培訓、研究計畫發展等方式,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另外,透過民眾健康教育、醫療救濟措施、社區醫療服務等,擴大醫療服務範圍,落實全人醫療照護。

    本(114)年度「綜合傑出獎」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獲獎,其113年發表多篇論文及取得專利,積極推動產學、智慧醫療、精準醫療以及跨領域之合作。透過製作影音資源提升民眾健康認知,提供70歲以上長者超過90萬以上人次的醫療優免、補助598,225人次的身心障礙與發展遲緩兒家庭,亦推動醫療救助、急難協助與偏鄉巡迴醫療,提供弱勢族群完善的照護。各項目所投入的人力及經費數額龐大,造福的病患人次不計其數,值得嘉許。

    「分類傑出獎」之「研究人才培育獎」係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獲獎,其長期致力於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設有20個核心實驗室、2個研究所及14個研究中心,提供完善研究環境,113年度發表SCI論文3,094篇,平均影響係數達5.83,展現卓越的研究能量。另與49國合作辦理代訓,促進醫學知識全球共享,持續為臺灣培育醫療研究人才。

    「分類傑出獎」之「醫療社會服務獎」則由奇美醫療財團法人獲獎,其積極投入社區醫療與弱勢照護,服務涵蓋偏鄉醫療、社區長照及急難救助等面向;另透過公益市集、急難救助基金、育幼機構合作醫療服務、無牆醫院及優化醫療資訊與作業流程等措施,實踐全人醫療與社會關懷、強化醫療可及性。

    醫療財團法人戮力彰顯公益性、善盡社會責任

    再次恭喜本年度獲獎者,並感謝其在研究人才培育及醫療社會服務的貢獻及努力。本年度報名情形非常踴躍,每一家醫療財團法人的表現都值得肯定,期盼未來能有更多醫療財團法人加入,發揮標竿學習效益,秉持熱忱與奉獻精神,持續追求創新與卓越,共同推動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

  • 凍卵非萬靈丹 適齡生育最關鍵
  • 2025/11/19 上午 11:48:00
  • 我國35歲以上產婦占全體三成以上,但女性35歲後、男性40歲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皆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凍卵亦無法避免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國人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可善用最新的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

    首胎平均年齡31.65歲,比20年前增加4.26歲

    內政部113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1.65歲,與20年前的27.39歲相比增加4.26歲,而所有出生嬰兒當中,超過三成來自35歲以上產婦。隨著現代社會型態改變,國人普遍延後婚育,晚育情形漸成常態,卻忽略了「適齡生育」仍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要關鍵。

    照顧母嬰健康 生育年齡是關鍵

    父母年齡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造成卵子不易受精或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的情況。尤其是35歲以上孕婦發生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機率提高,且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男性40歲後,精子不良率及染色體異常率升高,造成精卵不易結合,45歲以上更可能提高配偶妊娠糖尿病及子代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的風險。因此,為了維護母嬰健康,不論男女都應重視適齡生育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呼籲國人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儘早規劃生育。

    有計畫生二寶的家長,除了需考量家庭狀況及時間精力分配等,更要提早做準備。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生育第二胎之婦女,年齡為35歲以上占37%,與10年前相比增加了10%,仍與晚婚遲育現象有關。適齡生育不僅在懷孕至生產過程中對母嬰健康更加分,也讓媽媽產後能更快恢復體力。

    凍卵無法提供絕對保障 適齡生育才有最高成功率

    時下部分女性為了保留年輕、品質較佳的卵子而選擇凍卵,醫療過程中除了需接受多次注射排卵藥物、支出不少醫療費用,更需面臨「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風險,可能引起卵巢腫大、噁心、腹瀉等症狀,嚴重者亦可能導致腹水、栓塞、腎功能受損。此外,即使未來卵子解凍順利受精形成胚胎並植入,因身體老化導致的活產率降低,以及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仍無法避免。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凍卵可能導致生育決策延後,為降低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國人適齡生育最重要,就算選擇凍卵也要儘早規劃生育的時機。

    隨著遲育現象普遍,不孕人口也隨之增加,美國生殖醫學會表示,30歲健康女性每個排卵週期嘗試懷孕而成功的機率約20%,但到40歲時,則降至5%以下,即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下降,依據國民健康署針對112年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治療人次所做統計顯示,受術妻年齡36歲之懷孕率及活產率分別為29.9%及23.4%,此後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下降,至44歲則分別僅剩9.3%及5.6%,若想提高生育成功率,趁年輕仍是最有效的策略。

    人工生殖技術補助3.0 助民眾早添好孕

    年齡為影響生育力的關鍵因素,男女生育力皆隨年紀增加而下降,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經過一年仍未懷孕,夫妻應儘早一起尋求專業的醫療診斷與評估。若經醫師判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求,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104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114年11月1日起補助方案再加碼,鼓勵適齡生育,越早生,補越多!更多資訊請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補助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由專人提供即時服務。

     

    延伸閱讀:

    【試管嬰兒補助專區】(https://reurl.cc/zerX07)

    【美國生殖醫學會-年齡與生育能力】(https://reurl.cc/MM18zk)

  • 「臺灣智慧醫療學校暨醫療資訊長台美聯合培訓啟動大會」 智慧醫療人才新生態
  • 2025/11/19 上午 09:42:00
  • 為推動臺灣智慧醫療邁向國際,衛生福利部於今日(11月19日)舉辦「臺灣智慧醫療學校暨醫療資訊長台美聯合培訓啟動大會」,會中宣布啟動全國首創「臺灣智慧醫療學校」及「醫療資訊長(CMIO)台美聯合培訓計畫」,臺美雙方正式展開智慧醫療與高階醫療資訊人才培育的戰略合作,並開啟臺灣醫療數位轉型的新篇章。

    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於致詞時表示,全球醫療正從傳統照護走向以資料為核心的智慧決策新時代,臺灣在醫療品質與公共衛生資訊整合方面具備堅實基礎,未來將透過跨國協作與高階人才培育,建立能夠連結臨床、資料與科技的智慧醫療生態系,推動醫療品質全面升級,這將是臺灣醫療體系邁向全球領先的重要里程碑。臺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名譽院長、臺北醫學大學許明暉數據長、台灣醫學資訊學會林明錦理事長及台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張芳維理事長等貴賓也在致詞時一致強調醫療資訊人才的重要性,並肯定衛福部推動此培訓計畫的前瞻布局。

    「臺灣智慧醫療學校」為國內首創智慧醫療教育與培訓平臺,整合線上學習、AI互動測驗與數位認證機制,課程涵蓋醫療資訊安全、醫療大數據、醫療AI與醫療資訊管理四大核心領域,結合國內外專家師資共同授課,並提供實務演練與國際研修機會,以強化專業人員的智慧醫療應用能力,成為推動臺灣智慧醫療人才培育與跨界交流的重要基地。

    「CMIO台美聯合培訓計畫」將作為智慧醫療領導人才養成的關鍵推手,獲選參與者除接受專業課程訓練外,亦可獲衛福部補助赴海外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進階實務訓練,返國後推動落地方案,促進臨床與資訊應用的整合,實質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為培訓計畫之海外合作基地之一,會中邀請該中心首席醫療資訊長Cheng-Kai Kao副教授分享美方實務訓練規劃與執行經驗,協助臺灣建立國際接軌的培訓模式,形塑可持續發展的智慧醫療人才生態。

    會議尾聲舉行CMIO座談會,由國內各大醫療機構關鍵領袖齊聚參與,與李建璋處長、Cheng-Kai Kao副教授、芝加哥大學Stephen Weber醫學教授、以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張慈映副所長進行深度交流,探討醫療領導者如何運用AI、數據與臨床洞察重塑醫療服務模式,並就CMIO在連結臨床與科技領域的策略角色提出培訓建議,共同開啟智慧醫療國際合作新契機。

    李建璋處長強調,藉由智慧醫療教育平臺啟動與CMIO培訓招生說明,將作為臺灣推動智慧醫療與國際人才培育的新起點。未來衛福部資訊處將持續以開放合作的精神,串聯國內醫學中心與國際頂尖機構,推動跨國醫療創新與人才循環,培育具國際視野的醫療資訊長與數位醫療領導者,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新願景。

  • 「2025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簽署聯合聲明 建立全球衛生外交里程碑
  • 2025/11/18 下午 07:00:00
  •     衛生福利部、外交部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共同主辦的「2025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2025 Global Health and Welfare Forum in Taiwan),本(114)年11月17至18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行,由衛生福利部林靜儀次長為論壇閉幕致詞,畫下完美句點。今年有來自貝里斯、史瓦帝尼、瓜地馬拉、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露西亞、聖文森及吐瓦魯等13國25位衛生部部長、次長及醫衛社福高階衛生官員,以及臺灣、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波蘭、瑞士、日本與韓國等10國40位專家學者來臺參與,另有近700名醫衛社福領域人士共同與會,一同見證健保30週年的歷史時刻。

    國際部次長級圓桌會議 共同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

        另於11月18日論壇期間,由莊人祥次長主持部次長級圓桌會議,與貝里斯、史瓦帝尼、瓜地馬拉、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露西亞、聖文森及吐瓦魯等國衛生部部次長及代表共同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Ministerial Joint Statement)。該聲明中針對「全民健康覆蓋(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HC)」,提出「推動健康財政永續」、「促進包容性健康創新」、「建構氣候韌性健康體系」、「強化全球團結與合作」及「監測進展並確保問責」等五大原則,呼籲國際社會須以急迫感、團結精神與創新思維採取行動,共同為人民健康、經濟韌性及地球的未來而努力。

    國際團體及政府部門齊聚一堂 邁向「健康台灣」永續之路

        本次論壇以「台灣健保30 共創永續未來」為主軸,並以建構具有韌性和永續性的醫療衛生體系作為共同目標,透過主題演講、會議及平行論壇,由國內外專家學者進一步討論醫療平權、健保發展與永續、高齡化社會挑戰、全人整合性照護、智慧醫療與全球健康趨勢等個別議題,發展全球化夥伴關係。透過智慧對話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與前瞻性策略,激發創新思維,一同邁向「健康台灣」永續之路。

        「臺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作為國際醫衛交流年度盛事,獲得國際友人、國內專家學者以及各界的熱情支持,並充分展現台灣健保守護全體國民的典範精神,讓台灣躍上國際舞台,活動圓滿成功。健保署陳亮妤署長特別感謝本次國內外夥伴熱情參與,一同慶賀全民健保30週年,與肯定台灣健保的卓越成果,期待健保的核心價值得以永續傳承。全民健保亦將持續推動健康投資與優化醫療服務,努力守護國人健康福祉。

    (論壇議程內容及相關資訊,敬請參閱官方網站)

  • 疾管署林明誠副署長南下視察屏東縣本土登革熱群聚疫情防治工作暨拜會黃國榮副縣長,中央地方共同協力,全力防堵疫情擴散
  • 2025/11/18 下午 04:33: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8)日表示,因應屏東縣萬丹鄉出現登革熱本土群聚疫情,疾管署林明誠副署長今南下屏東,赴萬丹鄉拜訪當地村長及市場管理員,並至元泰街市場周邊了解當地環境風險及防治工作推動情形;隨後拜會屏東縣黃國榮副縣長,就登革熱疫情防治策略交換意見及提供建議。

    林副署長指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需密切觀察疫情變化。同時肯定屏東縣於得知高雄市確定病例曾有元泰街市場活動史,以及於當地出現本土病例後,即積極安排市場周邊及個案居住、活動地擴大範圍強制孳生源清除與緊急噴藥撲殺病媒蚊、加強當地攤商健康監測與擴大採檢,並請周邊醫療院所加強疑似個案通報等工作。在屏東縣政府團隊積極防疫作為之下,萬丹鄉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截至11月17日,近7日無新增病例,預計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持續派員加強屏東縣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中央及地方共同合作,控制登革熱疫情。

    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截至11月17日累計29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14例)、桃園市(7例)、臺南市(3例)、屏東縣(2例)、宜蘭縣、臺北市及新北市(各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23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第三高(2020年至2024年介於11-244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占89.6%),以印尼(61例)為多,其次為越南(58例)、菲律賓(31例)及泰國(24例)。

    林副署長呼籲,目前南部氣候條件仍適合病媒蚊生長,而登革熱的流行與居家內外環境狀況息息相關,只要環境中沒有孳生源,就不會有登革熱。民眾務必落實積水容器「巡、倒、清、刷」,主動清除家戶內外、工作場域等地之孳生源,及配合政府防治工作,以降低病媒蚊密度;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適時使用NS1快速診斷試劑,登革熱病患居家仍須留意防蚊,並特別留意是否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登革熱重症警示徵象,以適時提供適當的臨床處置,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 照顧的路上不孤單! 全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交流經驗更升級
  • 2025/11/18 下午 04:17:00
  •     照顧的路上不孤單!衛生福利部今(18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14年度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研討會暨縣市觀摩會」,邀集全國地方政府與家照據點專業人員,透過四場專題講座及三場主題論壇,聚焦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政策、老老照顧、優勢觀點與獨居長者服務等議題,並分享各地創新實務與成果,盼促進照顧支持體系發展,成為長照家庭的後盾。

        長照2.0自106年推動以來,涵蓋率已近九成,即將於115年上路的長照3.0,以此為基礎強化家庭支持,廣布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減輕照顧負荷。衛生福利部表示,目前全國有近190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含共融據點),並有近300位家照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將持續整合現行失能或失智老人、身心障礙者、精神障礙的家庭照顧者支持資源,就近提供服務,各縣市家照據點也將在長照3.0共生社區扮演支持長照家庭的後援。

    頒發聰明照顧者獎項 專業人員陪伴共創照顧韌力

        為鼓勵在照顧歷程中展現創意與韌性的家庭照顧者,衛福部以「增強照顧韌力,家照據點挺你」為主題徵求稿件,由地方政府推薦、專家遴選出三名優選及六位佳作得主,這些照顧者承擔照顧壓力,但透過家照據點專業人員的情緒支持、資源媒合及引導下,逐步重建生活與信心,體現據點陪伴照顧者走過困難、共創照顧韌力的核心價值,也讓家照專業人員的努力被看見與肯定。

        本次參與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的照顧者年齡從25至79歲,照顧年資從8至41年,有老老照顧、手足照顧等類型,更有原漢文化議題,展現照顧議題的多元,反映專業人員面臨的挑戰,更看見照顧工作不只是需要愛與責任,更需要自我覺察及專業支持。

    跨縣市交流打造有支持、能喘息、可共享的照顧網絡

        會場中同步展出各縣市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成果海報,透過主要照顧模式及個案服務輪廓,及家照共融據點布建與亮點實務案例,讓與會者得以了解在政策落實、在地服務設計、資源整合與照顧支持上的多元嘗試與創意成果,促進跨縣市相互學習。

        透過此次研討會及觀摩機會,不僅提升專業人員對照顧議題的敏感度與實務技能,也強化各縣市之間的連結與學習,逐步為家庭照顧者打造一個有支持、能喘息、可共享的照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