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2/3/7 上午 10:15:00)
健保編號:
無  嗜鉻粒蛋白A
健保點數:
自費收費:
800
檢體採集:

血清 0.5mL(或全血1.0mL),避免使用血漿。室溫可存放24小時或-20℃冷凍保存及運送。接受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的病人會導致CgA的濃度上升,建議在測量CgA至少兩週前需停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檢體退件:溶血≥3+;錯誤的檢體類別;檢體不足

報告時效:
每天
分析方法:
Automated Immunofluorescent Assay,Kryptor Gold,Brahms
參考區間:

< 101.9 ng/mL

臨床意義:

Chromogranin A(CgA)是神經內分泌細胞內的主要蛋白,可作神經內分泌腫瘤血清標誌(Neuroendocrine Tumor,NET),如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CgA比VMA檢出率高,且CgA濃度與腫瘤大小成正相關,CgA可用來判定腫瘤中是否有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增生,可以作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工具及預測存活率。神經內分泌腫瘤會產生過多的血清素,血清素分解的代謝物是5-HIAA,由檢測尿中的5-HIAA量作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參考,但5-HIAA較容易因食物造成偽陽性結果。

在台灣估計每年的新增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約1400位,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是沒有症狀,所以出現腫瘤被診斷出來大致上需要超過十年以上。即便是病患表現了一些症狀,通常症狀都非常的模糊,常導致誤診的情形。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被錯誤診斷為食物過敏、水腫、酗酒、腸胃道激躁症候群或者停經症候群。通常被診斷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已出現腫瘤轉移的情形,臨床表現從緩慢到具高度侵犯性都有,疾病進展可以是局部侵犯,也可以轉移到遠處。廣泛地散佈在全身各處器官包括:甲狀腺、喉頭、食道、肺臟、胸腺、胰臟、肝臟、膽囊、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子宮頸、攝護腺、卵巢、唾液腺等。

德國病理學會於1907年提出類癌一詞,即這些腫瘤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上皮癌,然而臨床上卻不見典型癌症的表現,在2000年修訂版的WHO分類中以神經內分泌瘤取代類癌,當神經內分泌瘤的腫瘤細胞數達到一百萬個時(腫瘤直徑約3毫米),血中即可測得腫瘤釋放的生化標記,可以用血中的標記來提高診斷的可能性或反過來排除此診斷。

約50-100%的神經內分泌瘤病人可出現上升的嗜鉻粒蛋白A(CgA),上升的程度與腫瘤的負荷量有關。以血中CgA值升高來診斷神經內分泌瘤的準確性,其特異性在71.3-85.3%,靈敏性在77.8-84%,NSE為神經內分泌細胞之高靈敏(sensitivity)及低特異(specificity)的標記,若以血中NSE值來診斷神經內分泌瘤,靈敏性可達100%,但特異性只有33%而已。在患有實質性腎臟病,或肝衰竭的病人血清中,會有非專一性的升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危險因子:目前仍不確定原因

  • 年齡:好發於40~60 歲。
  • 性別:女性比男性多。
  • 種族:黑人發生比例較高。
  • 家族史:有些與遺傳有關。
  • 免疫功能抑制:愛滋病人由於免疫系統降低,有較高風險。
  • 砷:長期暴露在砷的環境,可能會增加罹患風險。
檢驗單位:
台北大安聯合
注意事項:

HB0699